第229章(第2/4页)
从永宁州到南中州,道路情况就没有那么好了,多数是土路泥路,承载不了大车,运货只能雇骡子或是挑夫。
所以这货郎大多选了轻便但利润还不错的货物。
两人经过青坊桥,进入青坊河对岸的小工业城。进了城门之后,办事员看了看四周,握了握货郎的手,小声道:“远来辛苦了。”
货郎陡然见到了自己人,一时兴奋,脱口而出:“远来你也是……”
但是有保密纪律摆在那儿,货郎即便再兴奋,也只能把“滴翠亭”三个字默默地吞进肚子里。
“我先把你带去‘锦花’,你去了只管和那里的大姐砍价。我去把上级请来,到‘锦花’和你见面。”办事员一口气把安排都交代了,“你要的货,我这就去给你安排,明天一早保管都安排齐。”
“那感情好!”货郎一笑,露出一排雪白的牙齿,这是在桃源寨住久了的人的标志之一。
“别客气,有什么需要尽管说。你们这些出外勤的才是真正辛苦的。”办事员声音里带着一丝丝羡慕。
货郎却苦笑道:“可不是?”想起他在南中州的经历,货郎又补充了一句,“这回真是……差点儿被吓得尿了裤子。”
其中细节却再也不便多说了。货郎直接去“锦花”和大姐们砍价去,没过多久,“锦花”负责算账的大掌柜也赶了去,和那货郎私下“砍价”,一直到太阳落山,才把人送了出来。
“我们‘锦花’的货,有口皆碑,从来不给外人折扣的,但考虑到你正在开拓南中州的新市场,这次才有这样大的优惠力度。”大掌柜在厂子门口送别货郎,“下次再来呀!”
“滴翠亭”那边得到的消息马上传到了贾放那里,贾放立即着人通知大皇子,理由依旧是蹴鞠——桃源寨的胜者要求和大皇子麾下胜利新村的球队再加赛一场。
大皇子带着几个平南大营的关键人物赶到桃源寨,听了贾放麾下“关键人员”的汇报,感慨道:“原来南安王是真的要反……”
他是个马背上征战惯了的,此刻感慨,只是因为国家即将面临又一场反叛动荡。感慨之后,大皇子却精神抖擞地开始盘算:南安王有多少兵马,而他平南大营如今实力提升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贾放坐在一旁,安安静静地听大皇子盘算,等到对方终于肯停下来喘口气了,贾放才说:“我们的人说了,对方可能会有象兵……”
“象兵?”大皇子一怔,马上拍着桌子开始痛骂。
“他南安王这个没用的软蛋,竟然晓得联络外藩,私下里引入象兵……”
“他还是不是本朝的人?我瞅他连自己祖宗姓什么都忘了?”
贾放听大皇子骂得这么凶,心里也颇为沉重。南方十州,气候不适宜养象,因此从来没有象兵——象兵是南夷的产物。
南安王所在的南中州,既然出现了象兵的踪迹,这么足以证明,南安王勾结南夷,将象兵引入中华大地,令南夷得以染指我领土,荼毒我百姓。
但气归气,贾放该提醒大皇子的还是得提醒。
“如果能证实确实有象兵越境,那么三关两寨之中……”
大皇子点头:“对!这真是令人气馁啊!”
三关两寨是国家的南面门户,如果象兵越境属实,那么证明三关两寨之中,至少已经有一处失陷,落入敌手。
若非有“滴翠亭”派出去的探子,南方这些州县到现在都还被蒙在鼓中,待到象兵出现,便是大难临头。
大皇子一想到将来可能的局面,心头气愤。他手里原本捏着一枚用来在黑板上讨论防御地点的粉笔,这时全部被捏碎了,大皇子手一松,齑粉全都落在桌面上。
在场之人,无不与他一般愤慨。
这南安王究竟是出于何等龌龊心思,竟然勾结外敌,将边关重寨拱手让出,众人都不得而知。
但是贾放记起当初桃源寨闹山匪的那一阵,平南大营也因为南夷的象兵压境,而不得不把兵力留在南方边境上,无力回援。可见这内外勾结早已有之。
“如今怎么办?”大皇子身边的属下小声询问。
“还能怎么办?凉拌!”大皇子没啥好声气地回,“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只能这样。”
水宪也在座,这时点点头,道:“是开始马上为各部做好战备的时候了。”
贾放瞅瞅水宪,知道小园那边已经为这一天准备了好久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如今终于到了用兵的日子——但是对手也不简单,竟然拥有象兵。
那些体型巨大,皮糙肉厚、刀枪不入的巨兽,在南方莽莽山林之中,跋山涉水如履平地,在战阵上又完全不知恐惧,不晓得后退。
南方各州在前朝也领教过象兵的厉害,有些地方直到如今,百姓都能以一句“象兵来了”吓住小儿夜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