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第3/3页)

*

将张友士和桂遐学安顿好,贾放就准备回大观园去了。谁知这时田友明匆匆跑来找贾放:“贾三爷,有空吗?”

贾放见到田友明,先向他贺喜:“恭喜啊,听说你已经准备去领证了。”

田友明摸着后脑憨厚地笑,说:“多谢贾三爷,我已经和鞠家的姑娘扯证了。我家小妹和赵队长扯证了。”

近来相亲大会成果丰硕,寨子里的年轻人喜结连理的相当多,他们大多先去户籍档案办公室领个证,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先把“名分”先定下了,然后再谈其他。

“扯证”之后的青年男女,便能够大大方方地成双入对,也有经常到对方家里帮一帮忙,搭把手的。纵使亲密,旁人也笑话不得——毕竟贾三爷都说过,领了证就是夫妻。

但寨子里这些年轻人都还没有直接一道生活,毕竟婚姻大事,大家都挺重视,谁都想有个值得铭记的仪式。

贾放一拍后脑:“你提醒我了,集体婚礼得赶紧办了。”

田友明的脸“咕嘟”一声立刻就红了,努力转移话题,说:“今天来是记得贾三爷提过一回,说是等我那制糖作坊搭出一个样子之后,请您过去看一看的。”

贾放点点头,说:“可是建好了?”

田友明欢然点头:“最近也收了好些甘蔗,刚好可以开始制糖。”

说来也巧,桃源寨附近很多村寨都种甘蔗,平日里这些甘蔗都是销往武元县一带。前些日子“太行与王屋”山崩,这些村寨便不怎么再敢武元去,听说桃源寨收,就一起都卖到桃源寨来。

贾放便随田友明去看新的糖厂作坊。

两人一面过青坊桥,田友明一面感谢贾放:“多谢贾三爷为我们安排的那一口沼气井。”

田友明开始建请作坊的时候,贾放就帮他规划了一座沼气池。田友明制糖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料都可以填充到这沼气池里,产生的沼气则刚好可以作为供制糖作坊熬糖的燃料。

“小事一桩!”贾放随口答应,反正建沼气池的开支也是从田家申请的创业贷款里扣去的,他一点儿也不肉疼。

“俺爹已经试用了那沼气的火力,果然好用,文火武火还能调节。”田友明喜滋滋地说,“回想以前烧柴那日子,真是辛苦。”

贾放登时开起了玩笑:“现在不用烧柴了,你那位使柴刀的朋友会不会怪你?”

田友明:“您说米三刀呀,他才不会,他现在忙着养蜂,根本顾不上砍柴了。再说,将来家家都能用上沼气,谁还要费那事到山里去砍柴呀?”

前一阵子米三刀受贾放所托,开始尝试养蜂,他除了当日分蜂分出的两只蜂箱之外,又去野外采了好几只野蜂巢,带回来分蜂群盛入蜂箱中养殖,算来不久就可以收第一茬蜜了。

贾放笑道:“我找米三刀也有事,不过,先去看你的,看过你的糖坊再说。”

两人越过青坊桥,来到“右岸”。田家的糖坊已经建起来了,看外头像是一座二进的小院子。走进第一进,贾放就见到一个二十不到,身形瘦弱的姑娘,正在持刀削甘蔗皮。那些以往被当做废弃物丢掉的甘蔗皮,现在也被盛在一个竹筐里,等积攒多了,会被当做填料填到沼气池里去。

“贾三爷,这是拙荆。”田友明红着脸介绍。

贾放便知这就是鞠三娘了。他点头向对方示意——鞠三娘和田友明的故事他当然晓得,正是因为了解了这一家的实际情况,贾放才很干脆地提出了废除高额彩礼之事。

现在看到鞠三娘,贾放唯一的感慨便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鞠三娘低着头站起来,向贾放问好之后,红着脸站在田友明身边一声不吭。田友明则情不自禁地握住了媳妇的小手。

贾放瞅瞅这俩,点点头说:“好了,晓得你们这间是糖坊了——还是让我看看你们的制糖工艺吧!”

田友明赶紧放开鞠三娘,就从这处理甘蔗开始,将主要的工序与流程一项一项地向贾放介绍。

贾放一边听一边想,说:“我瞅着你们这工艺,似乎还可以改一改。”

田友明便皱起眉头:“我爹说过,这是古法工艺,只有遵循古法,制出来的糖,才是顶顶好的糖。”

贾放“嗤”的一声就笑了,望着田友明不说话。鞠三娘依旧红着脸,却小声小声地对田友明说了几句,田友明恍然大悟地“哦”了一声,忙不迭地向贾放赔罪,“贾三爷什么都还没说,我便急着申辩,这真是太不知好歹了……罪过罪过,贾三爷请恕罪。”

他诚心诚意地道:“今日把贾三爷请来,就是请您指点的。您请尽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