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第3/4页)

“那在京城里,就是独一家!”

当人们都这么说的时候,就意味着这家的生意到了顶峰。

贾赦的钱赚了个盆满钵满,之前重新整理装点酒楼的钱一下子就回来了,每天进账的钱让贾赦觉得他这么个公府长子眼皮子也有点儿浅。

贾放却觉得很正常:新鲜事物嘛,城里又没有第二家与小楼涮肉竞争。他直觉贾赦应该趁这个时候能多赚就多赚点,等到竞争出现的时候,再考虑一些别的促销手段。

谁知十一月中,水宪遣人来请,说是要见贾放。贾放带着小厮李青松匆匆赶去,在晚晴楼里见到了水宪,对方第一句话便是:“我问了老童,他在给你做了那一百套铜锅之后,就再没有碰过这样的铜器。”

贾放一挑眉,盯着对方,不解其意。

水宪微眯了眼,皱着眉头问:“你不知道?”

贾放缓缓地摇了摇头——他在忙着培植西红柿和辣椒,忙着陪孙氏一起尝试酸菜和各种泡椒与泡菜的配方,他很忙,完全不知道水宪突然说起老童……是个什么意思。

但是听水宪这么说起,贾放心中大概有了预感,这么说来,不是新鲜牛羊肉涮着吃的吃法传了出去,也不是芝麻酱韭菜花酱这样的酱料传了出去,反倒是铜锅先传了出去。

水宪一伸手扣住了贾放的衣袖:“跟我走!”

贾放已经被他这么扣习惯了,赶紧加快脚步跟上。两人一道出了晚晴楼,沿着大道往东,渐渐地距离东门宝塔越来越近——水宪这是带着贾放来到了大街上人头攒动的东门市,人气可绝不逊于小楼那里。

很快他就看见了招牌:“东门涮肉!”

这几乎让他勾起了在另一个时空生活的回忆。

水宪偏过头瞅瞅他的表情,开口冷峻地问:“你信得过老童。”

贾放点头:“我信得过老童。”

水宪的表情终于缓和了一些,松开了贾放的衣袖,一人在前带路,说:“我带你进去看看,不过,任你见到什么都不要轻易动气,免得打草惊蛇。”

贾放心想:连水宪都提到不要轻易动气了,那“东门涮肉”,一定非常令人恼怒,否则也不至于让水宪这样的人都特别提醒,让自己别生气。

他跟着水宪进屋子之前,想到了一路跟着自己来此的李青松,连忙从口袋里掏出几个大钱,递到青松手里,让他自己在东门市逛一逛,见到有好吃的好玩的,自行去买便是。

那边厢水宪已经被“东门涮肉”的伙计迎了进去。贾放赶紧跟上。

他一进这店,心里就只有一个字——“山”!

这他娘实在是太“山”了,简直就和“小楼涮肉”是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等于是“小楼涮肉”山寨出了一个双胞胎。而且“东门”的规模要比“小楼”来得大,里面的座位安排得很密,贾放一眼望去,店里尽是埋头吃喝的后脑勺,看起来生意十分兴隆。

水宪今日依旧穿着一身飘逸的道袍,穿着道髻,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不像是能和人挤在大堂里吃涮肉的。但他偏偏就选了一个大堂的位置,施施然坐下,对店小二指着邻桌,说:“炭火,铜锅,其他的,再点。”

那店小二一听这话,知道是来了个懂行的吃客,连忙招呼两人坐下,指着墙上的水牌,说:“二位爷请坐,小的先去为二位准备铜锅。”

“怎样?”水宪眼皮也不抬,直接问贾放的感想。

“有些嫌无耻了!”贾放小声道。

他本人并不太排斥别人模仿他的创意,甚至在很多时候鼓励他认识的工匠们在模仿的基础上,把一些有用的工具扩散并传播出去——因为他感念自己那个时空前辈们的成就,他并不认为这些知识/创意属于自己。可是这家“东门”这样完全不加掩饰的抄袭,照搬式的山寨,连一星半点的改动都懒得进行……实在是太过分了,令人不齿。

很快,水宪和他面前的方桌上,炭火铜锅就送到了。贾放用筷子挑起铜锅最上方送烟筒的盖子,见到里面垒着的炭,忍不住叹了口气,对水宪说:“真的是一模一样。”

他现在有点儿明白水宪为啥要特地过来解说分明了。眼前的这副铜锅,除了表面打磨的不够光亮之外,真的和老童做出来的铜锅一模一样。如果不是熟识的老童,而是其他什么人,贾放一定会怀疑是铜匠把这种炭火铜锅的形制传扬出去的。

现切牛羊肉,可以仿,芝麻酱韭菜花酱,可以仿,唯独这铜锅,是进店的客人摸不着不敢摸,且又不了解内里构造的。

贾放心知这次竞争对手是直接捶了“小楼涮肉”的死穴,来了一次教科书级别的“山寨”。

谁知这还没完,他和水宪坐定了等菜的同时,听见旁边一桌的食客在聊天,其中一人在问:“为啥不去小楼了?这里坐得多挤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