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第3/4页)
贾放:“这么客气呀!”
掌柜恭恭敬敬地道:“必须的。无论如何,‘天一生’他老人家的面子我们一定会给。”
贾放:……
他这时才明白,水宪在钱庄票号里有多大的影响力。这通汇行的掌柜把他当一尊神似的迎进来,绝非因为他天生一副富贵相,更不是能透视看得见他怀揣巨额银票,纯粹是因为他身上带着那一枚“天一生”印。
他忍不住伸手,将那枚青田石印摩挲片刻——真没想到,他的随身佩饰,竟然都这么有用。
“那好,我喝过茶了,我要走了。”贾放玩心大起,打算和这掌柜开开玩笑。
岂料这掌柜真的就一躬到底:“恭送小公子。”连他的名姓都不问。
贾放只好将那张银票从怀里拿出来,放在桌上,说了老实话:“我这里有一张八万两的银票,是承济行签的票,我想在贵票号兑一半,全部兑成面额一千两的银票,其中一张再兑成五张二百两的,再兑二百两现银……”
那掌柜一言不发,直到贾放将他所有的需求都说出来了,掌柜才小心翼翼地开口:“这位小爷,您这张是承济行的票,如果您想要兑一半,应当先在承济行兑才是……”
贾放“啊”的一声,一拍额头。他不熟悉古代的银行制度,一上来就出了糗。
谁知这掌柜继续问:“您将来是不是想在我们通汇行放四万两,在承济行放四万两?”
贾放点点头:“是的!”
那掌柜起身:“没问题!”
贾放:……?!
掌柜刚转身要走,突然想起什么,又回头问贾放:“需不需要通汇行也准备三十九张面额一千两的银票,四张二百两的银票,以及二百两的现银?”
贾放:“……这个,我其实是想再比较一下两家票号,看看我存了这么大的款子在你们这儿,能不能给我一点儿利息什么的。”
那掌柜再次:“没问题!”
他略思索了一下,说:“我这就去把通汇行的掌柜请来,同样面额与数量的银票也都让他准备着。一会儿我们两人在您面前,各自将能给您的利钱写在手心里给您看,您自己来决断一家,如何?”
贾放觉得自己彻底失语了,这是真VIP待遇啊!
没过多久,承济行的掌柜果然来了,两个掌柜都在手心里写了自己的票号能给贾放的利钱,最终贾放选定了承济行,承济行便提供了贾放一张四万两整的银票,每月的利钱不算多,但是会自动记在贾放的户头里。
而没被选中的通汇行掌柜也全无愠色,而是叫人马上准备了贾放所需要的小额银票和银两,并且殷勤询问需不需要叫人把这些一起帮他送回家去。
于是贾放问:“能再帮我兑一百吊钱吗?”
一百吊钱挺重,最后就是票号的掌柜让伙计把钱用几个包袱盛了,用小车推着,一直推到宁府后门,还直接送进了大观园里,卸了车那伙计才告辞的。
这些钱,自然被“力士搬运”,送到了桃源村,令桃源村的村民们有更多机会买些稻种农具之类。
而在享受了一回“超”VIP待遇之后,贾放回去将银票自己收好,把现银和所有二百两面额的银票都交给了孙氏。再由孙氏拨了款子,让赵成去还铺子的赊账,给小工们发钱。
贾放见孙氏渐渐地有些精力不济,晚上还掌着灯帮自己算账,着实有些心疼。但管账这件事,赵成不能做,青松和福丫又都太小了,学也来不及学,他应该从哪儿找可靠的人手呢?
待将所有的琐事处理完,贾放回去自己屋里,打开了那副施工图卷轴。他满心想着,稻香村应该算完工了吧?这完工的稻香村,会给施工图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吗?
一打开卷轴,贾放就看见了变化:只见原本水墨绘就的稻香村,现在竟然变成了彩色的了——原本水墨画时不觉得,现在变成了彩色的图景,就能看清稻香村旁边那云蒸霞蔚似的杏花。
贾放:明白了——水墨色是在建工程,水彩是大功告成。
他的视线在卷轴上慢慢移开,突然发现,在已经完成的稻香村附近,突然又多出一座建筑,看起来不大,小小的三间房舍,一明两暗,后面不远处还有两间退步①。
贾放看了又看,忍不住问:“这又是哪一座建筑?”
也不晓得这卷轴是不是多日寂寞,一听见贾放的问话,留白处马上现实出一行诗句:“可堪孤馆闭春寒”。
贾放怔住了,这是秦观秦少游的名作《踏莎行·郴州旅舍》中的一句,下一句理应是“杜鹃声里斜阳暮”。
可是贾放却慢慢吟诵出这篇结尾的一句:“为谁流下潇湘去。”
潇湘,孤馆——潇湘馆,想必这就是他的下一个任务。
贾放念诵完这一句,留白处的字迹就慢慢消失了——这证明他答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