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夺生(05)(第3/4页)

汪杰不是安江市本地人,父母经商,他18岁时考到安江大学,学的是市场营销,毕业后还留学了2年。据其父母说,他们希望汪杰能够回到家中,进入家族企业工作,但汪杰非常喜欢安江这座城市,想留在安江工作。

其父疏通关系,将他安排在博物馆。这份工作很清闲,几乎没有工作压力。汪杰在安江市买房落户,日常开销靠父母。

他比较低调,从未在工作中露富,给游客讲解时也算兢兢业业。

11月3号,博物馆方面报警称,已有3天未能联系到汪杰。一周后,警方接到报案——南部浓蛮镇山头的废弃隧道边发现腐烂尸体。经查,正是此前失踪的汪杰,他的脖子上插着一根筷子,脖子另一侧也有筷子孔,而那一支已经脱落。

11月中旬,两起均出现了筷子,并且被害人都是死于勒杀的命案才被市局做并案处理。

“然后就是况明这一起……”何若说到这儿才发现花崇来了,连忙打招呼,“花队!”

花崇点点头,“并案的依据是死亡原因和筷子是吗?”

何若打开灯,“是的,我们认为筷子是凶手留下的‘签名’。”

“黄霞,52岁,民企退休;汪杰,27岁,富二代,工作清闲;况明,45岁,网红食品店老板,有过一段艰难的创业史。”花崇停下来想了想,“3个人之间好像没有什么共同点。”

何若面色凝重,“对的。并案之后,我们尝试找到他们的共同点,况明暂时不提,就黄霞和汪杰,他们的人际网络没有重合的地方,生活区域也不同。连环凶手作案时通常锁定某一个群体,但是黄霞和汪杰确实不像来自同一个群体。”

许小周说:“都比较富有,生活惬意?”

柳至秦转了下椅子,“但况明归不进这一类。”

许小周抓了下头发,“也是。黄霞退休之后过得很舒服,这源自她几十年来的积累,汪杰不靠博物馆的工作吃饭,对他来说给游客讲解文物只是一种兴趣。况明虽然是个小老板了,但其实还是困于钱,他过得不轻松,财富也没有积累到他期望的程度。”

“网红……”花崇说:“网红好像是他们不太显著的一个共同点。”

何若一时没明白,“网红?”

“黄霞女儿开的民宿,是网红民宿,况明的卤味店在网上被叫做网红店铺。”柳至秦一边说一边看着手机——那儿是他刚搜到的安江市博物馆微博,“至于汪杰,就比较牵强了。你们市博这一年多在搞转型,模仿国内其他博物馆,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但效果似乎不太理想。”

“啊!”何若一拍手,“这的确也属于大范畴的网红。”

柳至秦看向花崇,“花队,你是这个意思吧?”

花崇说:“嗯,但你刚才也说了,这么拉在一起,显得有点牵强。其实前面两起案子并得比较草率。”

何若脸上一阵红,“可,可是筷子这个‘签名’太明显了,赵队说应该并案。而且我们这已经查了几个月,凶手藏得很深,留给我们的线索太少了。普通案子不会这么久还破不了,从这一点看,连环作案的可能性也很大。”

3号办公室暂时就成为特别行动队的地盘了,电子和纸质的资料都存放在这里,供花崇一行人查阅。何若说要去给大家煮咖啡,花崇笑了笑,说不必,让小女警去休息一下。

“每次遇到并案不并案的问题,你都特别谨慎。”门关上之后,柳至秦说。

现在办公室都是他们自家人,花崇说话比刚才直白一些,“3名被害人的人际网络缺少交叉点,背景也各不相同,命案现场的筷子是可以理解为‘签名’,但是这凶手既然那么注意仪式感,那为什么每次的筷子都不同?”

柳至秦点头,“这也是我比较迷茫的地方。一个会在现场‘签名’的连环凶手,几乎都会选择一致的‘签名’。”

“还有一点,第一起案子的筷子并没有插在黄霞身上,是直接扔在尸体旁,后面两起案子,筷子都插在被害人的脖子上。”花崇摸着下巴,“筷子的作用仅仅是‘签名’吗?如果的确仅仅是‘签名’,那筷子代表什么?”

“吃饭?”岳越摸了下自己的肚子,“呃,可能是因为我这会儿饿了,一想到筷子就会想起吃饭。”

柳至秦说:“这和饿不饿没有关系,任何人都会把筷子和吃饭联系在一起。”

岳越小声对许小周道:“我想去吃饭了。”

许小周乐了,“花队还没说开饭。”

花崇听见这小话了,一看时间,他们一到安江市就忙开了,以前去别的城市,当地警方还会意思意思招待他们先吃饭,这回赵樱不搞那些客套的,他们反倒更自在。

“你们先去。”花崇说:“我和小柳哥一会儿再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