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另一个世界的阴影(第2/4页)
周瓒其实并不口渴,他听到了父亲车子熄火的声音,忍不住走出来看看。他让仍在厨房拖地的老保姆早点回房休息,自己捧了个水杯靠在楼梯扶手上。他父母的房间门紧闭着,寂静无声。周瓒倒宁愿像往常他们大打出手时那样,不时传出重物落地或玻璃碎裂的声响,又或者是某些让他吃不消逃往祁善家的“特殊动静”。这一次他什么都听不见,心里反而没了底。
周瓒走出院子外想要呼口新鲜空气,可怎么月光也教人闷得慌?他本打算掉头回屋,却无意中看到了他误以为是沉香的那块烂木头。就在昨天,他们头碰头地蹲在角落,祁善傻乎乎却又专注的样子莫名地让他想笑,直到篱笆外那两双鞋出现……他为什么要在乎那些成年人的龌龊事?他又能做得了什么?
明天早上他会成为孤儿吗?保不齐报纸上多了“家庭血案”的头条。
祁善若听到这样的“胡说八道”,恐怕又要板起脸说教了。
祁善家没有亮灯,她房间的窗户也紧闭着。以周瓒对祁善的了解,她八成去了善妈的单位。晚饭时祁善早早离席也不是没有好处,起码不会每次都让她目睹他家里的混乱。
周瓒喜欢待在祁善家,虽然她家的摆设有点乱糟糟的。善妈总是忙忙碌碌,定叔不怎么靠谱,说好让他暂时照顾两个孩子,他也会经常忘记给他们做饭。为此周瓒七岁就给祁善做过有带壳的炒蛋和酱油拌饭,他觉得味道很不错,祁善也不挑剔。小时候他有种荒谬的期待,他和祁善相互认错了父母该有多好。反正祁善和他妈妈谈得来。冯嘉楠虽不好相处,但祁善像水,在不同的容器里都能存放。她也远比周瓒更能体谅冯嘉楠的心思。
祁家的备用钥匙就放在右边第二个花盆底下,周瓒却坐在他们家门口的台阶上,捡起墙边玉兰花的枯枝在地上百无聊赖地勾画。
他发现自己写的第二个名字是“韦子谦”——这个鲜少谋面,却天生与他有着某种瓜葛的人。一如这个名字,明明顶着不同的姓氏,却遵照周家族谱的排行。
周瓒本来应该叫周子赞,他们这一辈排“子”字。因为冯嘉楠是独女,她父亲在世时是把外孙当孙子看的。是故周启秀也默认了儿子依照岳父的意思用单名,还将“赞”改作“瓒”,随了冯家孙辈的惯例。周家人对此一直颇为不满,埋怨他太过软弱。至今周家族谱上,周瓒的名字仍沿用“周子赞”。
周瓒证实自己有个异母兄弟,是在祖父去世那年,他随父亲回老家奔丧。出殡那天,他在送葬的队伍里注意到一个陌生的男孩,比他略大一两岁,走在几个堂姐身后。大伯母解释说这是她娘家兄弟的孩子,父母在外打工,所以养在她身边。那时,大堂哥周子翼看向他的眼神意味深长。周瓒在一瞬间恍然大悟,原来这个人就是横在他父母中间多年的一个阴影,他妈妈心中永远拔不掉的刺。
韦子谦是私生子,可笑的是他比周瓒还大一岁半。
剩余的片段是周瓒在父母长期的争吵和大堂哥偶尔透露的“秘辛”中拼凑起来的。
周瓒的父亲周启秀,在旁人的记忆中,仿佛一直就如这名字般,温存美好、木秀于林。他早早地走出了生养他的山村,却依然是乡间少女脸红心跳时会偷偷念想的名字。
大学最后一个学期开始前,周启秀回老家过春节。初八那天是隔壁村寨的少数民族节日,老三拉着他去看盛装打扮的年轻姑娘。那一晚寨子里的篝火彻夜未熄,山歌也唱到月落。周启秀忘了自己是什么时候喝多的,也忘了最后依偎在他身边的那个温软的躯体究竟属于谁,只知道自己醒在山溪旁的那片竹林里。他头痛欲裂地在村口遇到了老三,老三笑着对他眨眼。
周启秀猜想到或许前一晚发生了某些事,但那女孩在他清醒前已跑开。他们村寨的民风开化,少数民族姑娘在这方面本就比他们看得开。当然,他也早就习惯女孩的主动示好,即使在大学里也是如此。他虽未流连,也并不排斥。他总是善待每一个喜欢他的女孩,而让他心动的人还没出现。
周启秀回了学校准备毕业论文,他不知道的是,四个月之后的某个下午,一个邻村女孩慌慌张张地去了他家打听他的下落。周启秀父母都在自家的果园里,女孩遇上的是回乡给父母送钱的周家老三。老三认得这个女孩,那一晚她看着二哥的眼神比篝火还热烈,人也一直在他身边徘徊。在弄清楚发生了什么事之后,当时已成为小包工头的老三只犹豫了一分钟便拿定了主意。他给了女孩一笔钱,让她跟家人谎称去外地打工。女孩的家人为没上过几天学的女儿找到出路欣喜不已,没有想到她很快被老三安置在县城的一处民房里待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