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皇以间之(第2/3页)
回鹘使者想了想后,“名义上的事我王并不在乎,能取回先祖丢失的土地乃是毕生所求。”
得到宋廷皇帝应答的回鹘使者被一支人马遣送离去。
内臣走上前道:“西州回鹘虽历经数年发展已经不容小觑,然其实力并不足以与西夏对抗,若非我朝出兵,他们如何分得到这被羹,官家就这样应允高昌王了吗?”
皇帝转身抬手拍了拍内侍的肩膀,“朕不是要尽取河西,而是要夺整个天下亦包括西州回鹘,口头应答而已,待打下来了朕哪儿还记得呢?”皇帝为之一笑,“朕出尔反尔又不是头一次了。”
笑止后皇帝又叹道:“高昌王也是好盘算,见我御驾亲征有取西夏之势才起了这合攻之心,他不会全力出兵的。”
“不会全力...那官家应允是?”
“能够牵制西夏使其分兵能够扰乱军心便也足够了,吐蕃之前吃过西夏的亏,西夏以南数州曾是吐蕃之地,李元灏如今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不自知竟然还妄自称帝?”
“自以为铲除了心腹大患夺得军政大权便能俯瞰天下,西夏昔日若没有那些老将何以有今日,人总是要为自己的狂妄付出代价的。”
“报!”
“进来。”皇帝坐回交椅上。
“李副帅命霍青将军及萧将军为左右翼率三军围攻,已破夏军西平府所有防线抵达城下。”
“好,副帅有什么话么?”
“副帅说西平府后乃是长城外的西夏国都,里面守备充足,恐一时半会儿拿不下,遂命军队驻扎修整。”
“好。”皇帝叫住士卒,“等等。”
“命人将吾帐内的所有酒抬去慰劳将士,另外通知后厨宰羊。”
“是。”
----------------------------------
干元十一年七月长夏,河西大旱,西夏粮食欠收,而位于西边的西州回鹘突然反叛使其腹背受敌,宋军因皇帝亲征士气高涨,势如劈竹一路攻至西平府,西北战事频频告捷。
七月中,坤宁殿。
“圣人手里这龙涎香的小佛像小人见了有十余年之久,味道还是如初。”内省的宫人替萧幼清梳着头。
“你相信有什么是可以与日月共长久的么?”
宫人瞧着皇后手里的佛像,“小人愚钝。”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唯有日与月不变却也生生不相见。”
“日月不相见…圣人是牵挂官家么?”
萧幼清将龙涎香放回,摇头道:“日子久了,也会变得很麻木。”
两鬓斑白的内侍走至寝殿门前止步,躬身朝门内道:“圣人,大王来定省问安了。”
萧幼清盯着铜镜里的自己,“也就大郎最是勤快,如华这会儿还没起身吧。”
“回圣人,今日是双日,公主还睡着。”
宫人们便将衣裳拿出替萧幼清换上,殿外弓身站立着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十余位宫人从内殿寝屋退出。
纷纷福身道:“大王万福。”
“大王万福。”
少年点头,旋即差人将早膳送入,走到母亲桌前撩起袍子屈膝稽首道:“儿子请娘娘安。”
“如华还睡着么?”
少年撑着站起坐到一侧,朝其拱手道:“回娘娘,儿子看着时辰尚早便没有叫醒妹妹与熙妹妹。”
“她爹爹纵容她们两个连你也是,两个姑娘迟早要你们被宠坏的。”
“娘娘,前线的军报说西北连连告捷,且自官家出兵河西便一直大旱至今滴雨未落,西夏缺粮,北方近日也酷暑不散,儿子便命漕运从江南运回一批粮食以防万一。”少年旋即从袖子里拿出一份札子,亲自起身送到母亲手里,“西州回鹘在月初突然反叛西夏,令西夏后方大乱,爹爹亲征令我军气势高涨,此战定能一举收复河西,还请娘娘宽心。”
“天时地利人和...”萧幼清看着札子上的军报,旋即合拢放下,“收复河西是先帝的遗愿也是你爹爹自继位初就挂念在心上的,君王发动战争开疆扩土是当世之弊,却也利在千秋,但你要明白,守远比打要难,无论是乱世武治还盛世文治都不能过于偏私。”
“儿子记住了。”
“你宫里那个内人...”萧幼清拿起勺子。
少年握筷子的手突然一僵,“娘娘说的是?”
“你说呢。”
“吴内人照顾儿子照顾的很好,比起其她内人又有学识,”少年转过头,“可是有什么不妥吗?”
“为何放着内侍不用?她虽说是你的贴身宫人,可你如今也大了,便该知道一些分寸,你是嫡出的大王,除了你爹爹之外是这内宫里他们最敬畏的人,不要用你的身份去招惹祸害别人。”
“我...”少年放下筷子,“儿子从未这样想过,也不曾用身份压人。”
“按着规矩,她早已经到了出宫嫁人的年纪,只是念你还年幼便不曾让她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