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74章 克定厥家(第2/3页)

韩汜至一边恭敬的站着,开口道:“天子的家事即国家之事。”

皇帝侧头,旋即笑道:“什么时候,你也和他们那群老家伙一同做派了?”

“臣这不是奉承,臣说的是实话!”

“朕跟前能说实话的臣子已经不多了,朕是不是要赏你点什么,起居郎?”

“食君俸禄,为君尽忠,臣不敢邀赏。”

皇帝又笑了笑,“朕赐婚给你,但是未给你定吉期,这个月月末是端午,韩卿也老大不小了,宜早不宜迟,这样吧,朕问过秘书省的太史令了,这个月月中是个好日子,就定在月中的时候把婚事办了吧!”

“陛下,月中是太子殿下的诞辰。”

皇帝摸了摸胡须,“那就向前推三日,朕再许你三天的休息,旬休还是照常。”

韩汜抬头,看着笑吟吟的皇帝,拱手道:“臣,谢陛下恩典。

皇帝笑止,将手中的奏疏放下,看着殿外的大雨,“今日上奏疏,明日便有早朝,但愿,这大雨,不会没了朝堂!”

韩汜站在一边重新拿起笔,写了两个字后停下,转头随着皇帝的视线望去,“应该不会。”

“哦?”皇帝饶有兴趣的回头。

“因为要转晴了。”

——————————

翌日,垂拱殿内,皇帝合手端坐于明台之上。

“三司有奏,太子千秋诞辰,是否按以往操办。”

“储君乃国本,千秋岁整国之大庆,礼不可废,然朕以勤俭治国,宜简不宜奢。”

“是。”

“审官院有奏。”

“言。”

陈煜手持笏板右跨一步,“陛下让皇子出廷审官院没有异议,但让赵王进入军府,是否欠妥?”

“三王自幼随陛下上阵杀敌,陈侍郎是在怀疑三王的能力,还是在质疑陛下的安排?”

“臣不敢。”

“楚王进入九寺掌管司法,这还是陈侍郎亲自安排的,怎么换到赵王陈侍郎就不愿了,难道只是因为,赵王不是陈侍郎的学生么?”

陈煜瞧了一眼右旁的紫衣,旋即朝皇帝道:“楚王品性端正,聪明好学,大理寺中熟悉律法的官员不足一半,年轻的官员又得不到重用,楚王及冠之龄加之品性正适合执法,况且如今也以宗室无特列被停职思过。”

“陈侍郎的意思,是赵王品性不如楚王了?赵王自幼跟随在陛下身边,陈侍郎这话,难不成另有他意?吏部侍郎说话前,可要三思啊。”

“你!”

“好了,此事已经定了,勿复再议,这么多同僚在,二位卿也不要在垂拱殿内起争执。”

“是。”

“陛下圣明。”

两个人便互相冷了一眼回到左右站列。

“今日朕也有事要与诸卿宣布...”

左侧文臣之首的老臣轻轻抬头,旋即跨出,“陛下!”

皇帝便停下问道:“同平章事有什么要问的?”

“中宫缺位已有七年之久,凡天下大庆,需帝后为表率,陛下临观稼殿,而亲蚕宫废置已久,臣请奏,立后!”

宰相的话出,满朝文武皆不安定了,明君不会轻易废后将平衡打破,也不会轻易立后再动国本。

“朕方才要说的也是此事。”

“陛下,臣请立,李贵妃为后!”以宰相为首的政事堂,文臣之列跪倒一片。

“臣等附议,请立李贵妃为后。”

与政事堂所对的武官之列,枢密院在最前,以枢密使姚慎为首。

“陛下,臣有异议,皇后为一国之母,天下表率,当立贤立德。”姚慎出列反对,“贵妃为皇六子楚王生母,楚王有过,于今戴罪革职府中,况且李氏一族本是谋逆的罪臣,故贵妃不可立为后!”

“楚王已经外出置第,是外朝臣子,与内宫何干?”

“难道楚王外出置第后就不是贵妃的儿子了吗?”

“天子宗室,枢密使身为朝中元老,怎敢如此直言不讳!”

“陛下!”

“好了,枢密使既然说贵妃不可立,那依枢密使之见,六宫之中,当立谁?”

“赵王生母,淑妃,沈将军持掌殿前司,护卫京畿安全...”

“呵,枢密使难道忘了,赵王的妻族也是贵妃娘子的母族吗?”

姚慎的话被打断,旋即侧头冷了一眼,“女子出嫁从夫,赵王妃受册入府便是太子宗室...”

“李贵妃入内宫为妃,何尝不为天子妻妾?”

姚慎语塞,“你!”

军政二府意见不和,于朝堂上争执不下,皇帝便看向一旁静观不语的三司副使,三司使未设,如今以三司副使总管三司。

“三司副使有话要说吗?”

三司副使出列,楞道:“啊?”

“朝堂之上,天子与诸臣议政,计相怎可分心?”

三司副使便跪下,“陛下,臣知罪,臣在想月中太子寿诞的事宜,因为接连的大宴与皇子大婚,连续从三司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