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克定厥家(第2/3页)

“她是孙儿的夫君!”

萧怀德楞住,白眉微动,看着孙女红润的双眸,伸手捋顺了她额前凌乱的发梢,慈爱道:“他娶了你,不亏。”随后转身离去。

文德殿内,赵王满心欢喜的收起皇帝御笔亲书的纸桃符,“爹爹,儿还想求一副。”

“哦,我怎么不知道,我家三郎的潜邸有两扇大门?”

“不是的爹爹,儿这副…”卫允盛似乎有些难以开口,“是替六郎求的。”

皇帝和善的脸瞬间冷了下来,“朕怎么不知道,你与楚王也走的近了?”

“爹爹…陛下,楚王是臣的手足,臣日后的妻族也是楚王的母族,这除夕夜,家家书桃符促膝欢聚守岁,六郎他一个人呆在宗正寺,臣这个做哥哥的如何能够忍心,弟弟受苦却视而不见?”

说完,赵王走到皇帝的案桌前跪下,“臣不怕陛下责罚,儿只怕,爹爹与六哥会因此伤了父子之情。”

皇帝阴沉着脸,摩挲着搁在椅子上的手,“你先下去吧,此事,不许再提,也不许对外人言。”

“爹爹!”卫允盛抬起头。

“下去吧。”

赵王只得皱着眉点头,“是。”

“还有!”皇帝复叫住赵王,抬头凝道:“你出廷之事,再缓缓吧。”

皇帝此言,令赵王大惊,“爹爹…”

天子不怒自威,“退下!”

赵王走后,文德殿的偏殿空空荡荡,旁侧只有一个老宦臣,皇帝按着自己的额头,沙哑的唤道:“赵家哥哥。”

赵慈走近,“小人在。”

“朕这个皇帝,太难了…太难了。”

“陛下文治武功,稳定了内政,又开疆扩土,其政绩是远超太宗。”

“可是朕的儿子一个个都想争这个位子,而朕的臣子,都在奉承,巴结他们,你说,大郎为什么要离间我跟六郎呢,六郎是个老实的孩子,可也是个倔孩子。”

“陛下觉得…是太子殿下所为吗?”赵慈看着皇帝道。

“朕…不希望是他,可朕不希望又有什么用呢,他已经是储君了,朕给了他中书,让他坐稳了这个太子之位,他还有什么不满?”

“陛下既然知道六王是冤枉的,为什么…”

“朕和太子一样,不希望他出廷,也不希望萧家扶持他,可是…”

“你不要拦我!”

“陈侍郎莫要冲动,这事急躁不得,得好好说才行。”

“我到要看看,这天下到底还有没有王法了。”

一个小黄门匆匆跑入内通报,“陛下,吕内翰与陈侍郎求见,陈侍郎他…”

“让我进去,我要找陛下问个明白!”

皇帝扶额坐正,“让他们进来。”

“臣,请圣躬安。”吕维见陈煜入了殿也依旧不改那怒脸,遂行礼的时候拉了拉他的衣袖,小声道:“御前注意礼节。”

陈煜冷看其一眼,甩手,直直朝前逼问皇帝,“陛下,楚王他到底所犯何罪,当庭杖责还不够,竟还要在这岁除之日关押至宗正寺?”除夕夜,士庶之家都会围炉团坐在一起守岁。

上至天子下至庶民,皆如此,无论多忙碌,都会赶回家,这也是一年之中家人最为团圆的时候。

“若陛下给不出一个合情的理由,那么臣,就算是丢了这顶帽子,也要替楚王讨一个公道!”

皇帝坐在座位上,低头拉着脸,闷声道:“卿,朕的家事,你也要管吗?”

陈煜走近一步,挺直腰杆,“家国天下事,敢问陛下,是何家事需要将人关进宗正寺,打个半死?”

皇帝压制住怒火,声音低沉,“当爹的管教息子还轮不到你们这些外臣在此指指点点!”

“哼,臣怎未见得陛下在六王幼时也如此用心呢?”

——啪!——桌案被敲响,连茶盏内的水都震荡起了波纹。

皇帝直指绯袍,“陈煜,你不要太放肆!”

翰林学士吕维见君臣已经争得面红耳赤,看了一眼赵慈,只得到一个轻微的摇头,于是躬身上前,“陛下息怒。”

“陈侍郎也少说一句吧,事情还没有理清前,御前问话,乃是大不敬。”

陈煜不再说话,只是瞪着皇帝,一副不惧死的模样。

吕维便接着道:“陛下,楚王究竟所犯何事,您要如此重罚,宗子一旦关进宗正寺,图籍便要记上黑笔,此籍要跟楚王一生,那垂拱殿外的臣工,都在等陛下的消息。”吕维指着文德殿正前的垂拱殿。

“忤逆君父,是为不孝,勾结前朝罪人,等同谋反,这个理由,够吗?”皇帝抬头,脸色阴沉的看着两个红袍老臣。

陈煜与吕维皆是心惊,“勾结前朝罪人?”

“可六王是陛下登基之后大业二年所生,前朝之事早在陛下登基时就已经销毁卷宗,明令禁止不准议论,臣与李侍郎二人是六王之师,自六王出阁时就相随辅导,从未曾与其提及,六王如何能知前朝事,又如何勾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