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 第11章(第9/11页)
韩氏笑问宋嘉让:“言儿在山上可好?”
宋嘉让笑道:“高了,人也比以前好看了,有些女孩儿样了。”
韩氏笑道:“言儿在帝都闺秀里也是极出挑的。”
武安侯夫人笑叹:“女人这一辈子,就是在内宅这四方院儿。看着丈夫、公婆、姬妾、儿女过日子。我就盼着她父亲给她挑个合适的亲事,别委屈了那丫头。”
韩氏笑道:“母亲就放心吧,届时言儿的亲事,姐夫那里不必说,是应当的。不过,母亲这个做外祖母的、我这个做舅母的、大姐姐做大姨母的,还有五妹妹做小姨母的,咱们帮着相看一回,也是应该。”
“你说得是。”拍拍媳妇的手,武安侯夫人道,“咱们去瞧瞧祖哥儿,我盘算着,孩子该醒了。”
婆媳两个说说笑笑,一道去了后面。
五姨母纪嫣见到宋嘉让送了东西来,也是万分高兴。倒不是真在乎那些东西,虽然离帝都不远,也要半日快马,大冬天的,外甥来瞧她这个姨母,做姨母的自然开心,更少不了嘘寒问暖一番。
宋嘉让住了几日方回了帝都。
宋嘉言正在院里扫雪,一场大雪落下,不扫出路来等结了冰容易摔跤。把自己院里扫出来,宋嘉言又扛着扫帚去帮别的女尼扫。
庵里扫出来,还要去扫外头去梅林的路,说是一会儿老梅师太要去梅林赏景。
老梅师太什么时候去赏梅林雪景宋嘉言不知晓,她热得出一头的汗,到厨下与如玉她们一道吃素锅子。芝麻酱里调上酱豆腐、香菜、辣椒油,把涮得热热的山菇、木耳、金针菇、黄花菜、冻豆腐等捞出来蘸了酱料吃,实在是人间美味。
宋嘉言第二次见到老梅师太是她刚吃完热锅子,帮着把碗筷收拾好,准备回自己的小院儿里看会儿书。她刚出月亮门,正远远瞧见老梅师太一行人自外头回来。宋嘉言没敢闹出什么动静,远远地行了一礼,并未近前,待老梅师太一行过去,宋嘉言方回了自己院子。
待大年三十,宋嘉言早上去给老梅师太请安时,老梅师太身边的知善女尼请她进去了。
宋嘉言实在受宠若惊,虽然她每日都来给老梅师太请安,不过,老梅师太这种身份,不要说一个宋嘉言,就是整个宋家也不够人家瞧一眼的。她从来不曾希冀老梅师太能多瞧她两眼,宋嘉言觉着她能平平安安地在老梅庵住上几年,就可以了。
老梅师太的屋里暖若三春,知善女尼引她进去,宋嘉言给老梅师太磕了个头,声音不高不低:“给师太请安。”
老梅师太微微颔首,一双眼睛淡然出尘又深邃如海,道:“今天是年三十,你陪我过年吧。”
宋嘉言感到荣幸至极。
用过早饭,知善女尼特意叮嘱宋嘉言:“宋姑娘今天不要出门了,你得了师太的眼缘,说不定师太什么时候会叫你。”
宋嘉言乖乖点头。
果然,中午和晚上,老梅师太都叫她一道过去用膳。
话都不说一句,就吃东西,而且都是好吃的,只要吃相优雅,保持仪态,不要惹老梅师太讨厌就行了。这对于宋嘉言而言,并不困难。
到晚上用过晚膳,宋嘉言正想告退,老梅师太忽然问她:“想家吗?”
宋嘉言道:“有点想,不过,在庵里过年也挺好的。自从我来了庵里,师父们都很照顾我。”
老梅师太目光柔和,问她:“你在家里过年是什么样?”
宋嘉言微微垂着头,目光看地面儿,说:“兄弟姐妹们说说笑笑,父亲会发银子给我们,叫我们陪着祖母打牌取乐,等到了子时,就一起出去放烟火。”
“抬起头来说话吧,看你胆子挺大的,怎么这样拘谨呢?”
宋嘉言此方抬起头来,说:“我很担心在师太面前失礼。”
老梅师太微微一笑道:“你如今的礼仪很不错了。”
宋嘉言抿嘴一笑道:“是庵里的师父们指点我,我学到了许多以往不知道的东西。”
老梅师太笑问:“明天想吃什么?”
“明天是大年初一,吃饺子。”
“你喜欢吃什么馅儿的?”
“我没有忌口的东西,而且,从师太这里吃到的东西,都很好吃。还有许多我以前从未吃到过的,师太问我,我也说不好。”其实宋嘉言最喜欢猪肉大葱馅儿,她一顿能吃两碗。
老梅师太点点头。
第二日,宋嘉言吃到了许多好吃的饺子。
而且,给师太拜年后,她还收到了个大红包。宋嘉言心里美滋滋的。自此之后,她每日晨间去请安,都会陪老梅师太说上几句话,偶尔师太也会留她一道用饭。
不过,在宋嘉言隔两日出去吃一回肉的日子,老梅师太是不会叫她的。
宋嘉言于内心深处非常感激老梅师太的慈悲心,让一个嗜肉如命的人能偶尔出去吃回肉,在宋嘉言看来,这就是天底下莫大的慈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