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 第2章(第10/14页)
方管事恭恭敬敬:“是奴才的本分。”
宋嘉让道:“舅婆,这里的事让方管事来办,不如咱们先回帝都。家里祖母、父亲都惦记着舅婆、表叔和表姑呢。”
辛老太太点了点头。
辛永莲忙道:“侄孙儿头一遭回来,咱们这里没什么好的,一些土物,给你父亲和大姐姐尝尝。”
“是啊,东西不少,我跟侄孙儿一并送去帝都吧。”说话的是辛永莲的弟弟辛永喜。
宋嘉让早有宋荣传授的心得,端坐着不动,只将下巴略略抬起,脸上浮现丝丝傲气,对方管事道:“方管事,这些事你来处理,我与舅婆、表叔、表姑先回帝都。”
方管事恭敬地应了一声。
宋嘉让带着辛老太太和辛竹笙、辛竹筝回到家里,门房里的奴才一面出来给宋嘉让牵马请安,一面急跑二门去给里头传信。
就在昨日,宋荣已将舅舅过世的消息告知了母亲,宋老太太果然一通痛哭,还是宋荣解劝:“明儿个让儿就带着舅母和表弟表妹来家里了,娘你哭坏了身子,谁来劝解舅母呢?”
宋老太太伤心极了,一面捶打着儿子,一面哭:“你就瞒着我吧,都瞒着我……”又抱怨兄弟,“怎么不早来信儿呢?早些来信儿,找了好大夫去给你舅舅看病,总不至于这么早就去了啊。”
待宋老太太哭了一阵,宋嘉言奉上一盏温茶,道:“舅婆和表叔、表姑明天就到了,这屋子怎么收拾,祖母可有主意了?”一句话轻巧地将老太太的注意力引开。
老太太抹着眼泪,在宋嘉言的服侍下喝了两口茶水,道:“我这院子宽敞,你舅婆这把年纪,又刚经了你舅公的事……”说到弟弟,老太太再一通哭,继而道,“至于你表姑,年纪倒跟你差不多。”
宋嘉言闻弦歌而知雅意,温声道:“我一个人住得寂寞呢,有表姑来,我们做个伴儿正好。而且,我也能劝着表姑一些呢。”
老太太对宋荣说:“竹笙年纪不小了,叫你媳妇在前面收拾个院子出来吧。”
宋荣点头:“都听老太太的。”
宋嘉言又问:“舅婆年纪也大了,跟老太太一个院子,正好老姑嫂说说话呢。只是,若一个卧室倒有些不合适,我看东头屋里宽敞亮堂,不如把老太太东厢里收拾出来,暂给舅婆住。还有,舅婆、表姑、表叔要用的被褥铺盖,再者,衣裳什么的也提前预备几身,知道他们不缺这个,但这是咱家的意思呢。”宋嘉言说得客气,依宋荣的脾气,自己发达了,总不会忘了舅家。不过,哪怕辛家不缺吃喝,在乡下,衣食用度定不能与侍郎府相比。这样提前备了衣裳,也是不叫人小瞧辛家人的意思。
老太太连连点头,宋嘉言道:“这个我也不大懂,不如请太太过来,爹爹也在,咱们一起商量着办。老太太给指点着,不要怠慢了舅婆、表姑、表叔他们呢。”
宋荣立刻吩咐道:“去叫太太过老太太这边儿来。”
小纪氏来得很快,宋嘉言将事大致与小纪氏说了。
小纪氏柔声道:“这些,我倒是考虑到了,被褥铺盖都是现成的,就是前头的院子也着人收拾好了,就在让哥儿院子旁边儿。听说表叔年纪跟让哥儿差不多,倒叫他们叔侄多亲近亲近呢。就是衣裳,我料子备下了,尚未做好呢。”
老太太本就不喜小纪氏,因弟弟死的消息,老太太心情极差,见衣裳还没做好,心下气不打一处来:“你还不如个孩子想得周到。你们早知信儿的,房子都能提前收拾好,怎么衣裳就没做一件出来……我知道,你是瞧不起我们乡下来的……”说着,老太太又是一阵伤心,拉着儿子的手道:“老大,我不管你媳妇是怎么想的,你舅舅以前是穷,但没薄过咱们家,你可不能学那些势利眼,瞧不起你舅舅啊。”
小纪氏被老太太噎得两腮赤红,急急辩白:“是媳妇所虑不周,老太太,媳妇万不敢对舅父家有不敬的想法儿的。”
老太太擦一把泪,也没讽刺小纪氏的心思,说:“行了,你去办吧。我就盼着等我那可怜的弟媳、侄儿、侄女来后,你能周全些。”
小纪氏眼圈儿微红,望向丈夫,想让丈夫为自己分辩几句。宋荣正一门心思哄劝老娘,哪里有怜花之心,便未注意小纪氏一脸的楚楚可怜。
站了一时,听宋老太太说了那几口子平日所好,余下再没什么话,小纪氏方下去安排,勿使老太太再挑出毛病来才好。
第二日,宋嘉让便带着舅婆辛老太太,以及表叔辛竹笙、表姑辛竹筝回了家。
老姑嫂二人一见面,先是抱头一顿哭,辛竹笙辛竹筝是死了爹的人,都红了眼圈儿。好在有诸人解劝着,宋老太太与辛老太太方好了些,辛竹筝自己眼圈儿微红,劝母亲道:“娘这样,惹得姑妈也十分不好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