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册 第四十四章 孰与伐之(第6/15页)

我从没有希冀他的信任,他待我也不过如此。

有淡淡的悲哀如薄雾漫过,转念一想,又不觉好笑。有什么可悲哀的?就算我真的做了他的贵妃,他也不会全心全意地相信我。陆皇后便是前车之鉴。

或许无可悲哀才是最大的悲哀。

我暗暗叹息,正要答话,忽听御书房外一阵欢快的脚步声,小简兴冲冲地跳了进来,险些绊一跤,随即伏地叩首,欢喜得热泪盈眶,大声道:“启禀陛下,粲英宫使人来报,婉妃娘娘又有孕了。报喜的人就在殿外等着回话呢。”

注释:

[1]《汉书·张耳陈余传第二》

[2]《诗经·国风·邶风·谷风》:“行道迟迟,中心有违。不远伊迩,薄送我畿。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宴尔新婚,如兄如弟。”

[3]杜甫《八哀诗·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

[4]《法言义疏·吾子卷第二》:“注释:怪屈原文过相如,至不容,作离骚,自投江而死。悲其文,读之未尝不流涕也。以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遇不遇,命也,何必湛身哉!”

[5]《汉书·扬雄传第五十七》:“用心于内,不求于外,于时人皆曶之;唯刘歆及范逡敬焉,而桓谭以为绝伦。”

[6]《孝经·圣治章第九》:“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

[7]《诗经·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穀,我独何害。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谷,我独不卒。”

[8]《孟子·公孙丑章句上》:“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

[9]《晋书·载记第十·慕容儁传》:“(常)炜神色自若,抗言曰:‘结发已来,尚不欺庸人,况千乘乎!巧诈虚言以救死者,使臣所不为也。直道受戮,死自分耳。益薪速火,君之大惠。’”

[10]《诗经·大雅·荡之什·荡》

[11]《论语·学而第一》:“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2]《论语·八佾第三》:“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13]《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第五十二》:“弘谢曰:‘有之。夫九卿与臣善者无过黯,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夫以三公为布被,诚饰诈欲以钓名。且臣闻管仲相齐,有三归,侈拟于君,桓公以霸,亦上僭于君。晏婴相景公,食不重肉,妾不衣丝,齐国亦治,此下比于民。……’”

[14]《汉书·何武王嘉师丹传第五十六·王嘉传》:“乱国亡躯,不终其禄,所谓爱之适足以害之者也。宜深览前世,以节贤宠,全安其命。”

[15]《南齐书·列传第二十七·王秀之传》:“丈夫处世,岂可寂漠恩荣,空为后代一丘土?足下业润重光,声居朝右,不修高世之绩,将何隔于愚夫?”

[16]《诗经·小雅·古风之什·小明》:“嗟尔君子,无恒安处。靖共尔位,正直是与。神之听之,式穀以女。”

[17]《诗经·国风·魏风·陟岵》:“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上慎旃哉,犹来!无止!”

[18]《诗经·小雅·都人士之什·隰桑》:“隰桑有阿,其叶有难。既见君子,其乐如何。隰桑有阿,其叶有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隰桑有阿,其叶有幽。既见君子,德音孔胶。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19]《诗经·国风·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退食自公,委蛇委蛇。羔羊之革,素丝五。委蛇委蛇,自公退食。羔羊之缝,素丝五总。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20]《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