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平陈之战(第7/9页)
杨林将手中水火囚龙棒一挥,喝道:“来人,放灯!”
黄昏已至,杨林身后数百亲兵端出一盏盏蒙着桑皮纸的孔明灯,灯上一面写着“扬州大总管杨林”字样,一面写着“驰援”字样,亲兵们用手中松明火把点燃孔明灯竹篾底盘上的松脂,一盏盏白色孔明灯腾空而起,往当山洼上空缓缓飞着,亮若星辰。
邱瑞也大喝一声道:“放箭!”
他身后的弓箭手全都向前一步,引弓射箭,蝗虫般的流矢飞向孔明灯,将薄纸糊成的孔明灯射破坠落,而杨林身后的数百亲兵又接着点燃新灯,没一炷香时间,山头上已经有上百个孔明灯飞至高空,越飞越高,随晚风往山谷间移去。
刚才还是一片死寂的山谷中,猛然响起了鼓声,呐喊声、厮杀声也跟着响了起来,邱瑞和定彦平的神色大变,定彦平手中双枪微微颤抖。
杨林笑道:“邱瑞,定彦平,你二人诚为南朝的孤胆英雄,以孤兵困守淮口,抗拒我大隋十万精兵,勇不可当!可惜陈叔宝荒淫无道、有眼无珠,不能识你二人报国忠良,听说邱总兵自上个月起便连发十几道求援文书回建康城,可直到如今,朝廷仍未派一兵一卒前来助你死守淮口,这样的皇上,你们何必再替他卖命?”
邱瑞面如死灰,回望垭口内,隐隐可见隋军大旗,晋王杨广的手下已有前队人马攻杀了出来,他长叹一声,下马弃枪于地,掩面道:“世不识忠良,昏君临朝,邱某一身本事,却成为了亡国之将,今日有死而已!”
他拔剑正要往脖颈间抹去,杨林驰马而至,手中囚龙棒击落邱瑞手中长剑,滚鞍下马,拉住邱瑞道:“邱总兵何必如此!陈霸先一世英雄,皇位被侄儿所窃,到了陈叔宝手中,更是虐万民以逞一人私欲,二位师兄弟如此才干,何必效忠昏君,明珠暗投?若二位不嫌弃,我杨林愿与你们结为异姓兄弟,任命二位为我大隋平陈先锋,跟随晋王杨广前去渡江,掩袭南朝,立功扬名!”
邱瑞与定彦平本来在南陈就不受重用,常感不平,此时见兵力不济,杨林又如此推重信任自己,心生感激,双双跪倒在地,拱手施礼道:“二弟邱瑞、三弟定彦平,见过大哥!”
杨林哈哈大笑,见晋王杨广已带兵驰出,环视着身后伍建章、贺若弼、鱼俱罗几员大将,对杨广道:“晋王殿下,今日老夫又替你阵前收了两员大将,我朝七虎将,再加上他们二人,共九员战无不胜的猛将:伍建章、高颎、杨林、贺若弼、鱼俱罗、邱瑞、韩擒虎、定彦平、杨素,为二圣南征北讨,平定天下,可称‘开隋九将’,将来大隋一统九州,我们九人,便是‘开隋九老’!”
杨广被困当山洼三天两夜,十分狼狈,感激二叔挥兵来救,又见这群大将无不是威风凛凛、胆气雄豪,心生敬畏,笑道:“叔父果真识得英雄,这开隋九将的英名,将来必传诵天下,到我大隋平陈之后,侄儿要命人在大兴宫里筑高阁、树丰碑,为这开隋九将图画音容,谱文写曲,扬名千古!”
杨广一夹坐骑马腹,骅骝马长嘶一声,沿台城的台阶直冲而上,登上了台城顶青石铺就的平缓小道。
建康城中饱含着水气的北风从他俊美的脸庞边吹过,不远处是玄武湖冻凝的千顷碧波,明亮如镜,又如一面巨大的玉璧。
湖畔鸡笼山上,是当年梁武帝建起的同泰寺,也是“南朝第一寺”,寺后九层高的药师佛塔,直插天边,重檐铃铎,都寂静在冬夜中。
这是杨广向往已久的城池,尽管出身将族世家,尽管身为北方人,杨广却有一颗格外敏感细致的心,不像他外表那么爽朗雄浑。
杨素也骑马跟了上来,笑道:“晋王殿下,前夜鱼俱罗将你写的那首《春江花月夜》抄来给我看,着实写得好。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这诗题虽然是陈叔宝出的,可他写的诗绮丽有余、气概不足,哪里有殿下诗中的王气?”
杨广笑道:“不是韩擒虎陪我从采石矶头夜渡长江,我也写不出那样的诗句。这南朝气象,我看着正是移步皆风景、举头是风月、染袖尽花香,难怪宋齐梁陈四朝君主,一入主建康城,便醉在这温柔乡里,不想再上阵打仗。”
杨素听在耳中,越发觉得与杨广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杨素也是个外表雄浑机敏、内心情怀缠绵的北朝男人,平常以诗人自命,而不是以大将自居。
在大兴城时,杨素府中已多蓄歌姬美女,久有怜香惜玉之名,此刻见了建康城里宫室侯门富丽堂皇,街巷中处处乐坊秦楼,仕女们步态生姿、修饰精致,杨素早有垂涎之心,凑在杨广耳边,轻笑一声道:“陈叔宝的后宫,美人无数,我已经命人看守住了皇宫的前门后院,晋王殿下何不入宫好好饱览美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