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二圣临朝(第6/9页)
这份情意,不能不令伽罗感动。
“此事不必再提起。”伽罗强自压制心里的激动情绪,走到案边,顺手翻了翻满桌的奏折,“大家,臣妾有一事请教。”
“请讲。”
“难道大家今后真打算当一个有名无实的皇帝么?”
“这话是什么意思?”杨坚跟了进来,不经意地为伽罗理了理鬓发,动作仍然轻柔得像当年一样。
一起生活了多年,少年时的柔情蜜意早已过去,化为了一种深沉的亲情,他习惯了伽罗与自己同进同出的日子。
伽罗的个性活泼、热闹而沉着,他生活中的乐趣几乎都由她带来,杨坚很难想象没有伽罗在自己身边的情景。
如果是那样,自己大约会沉寂得像冷庙里的老僧罢?
“大家登基至今,自己批过几份奏折?”
原来是说这个,杨坚不禁咬牙切齿道:“这些汉人书生,真不是东西,难怪当年北魏太武皇帝拓跋焘一口气杀了几千个北方的汉族书生……他们仗着自己读过几本书,竟将朕不看在眼里,朕每有什么旨意,每有什么创见,他们必定要上折子,说什么古人如此、圣人如此,卖弄几个没人看得懂的辞藻,哼,再这样下去,朕也学着太武皇帝的榜样,找几个书呆子开刀!”
伽罗禁不住掩面而笑,这就是她那新成为北朝皇帝的丈夫!
这个不学无术的武夫,他不说学着刘邦、孙权的样子手不释卷,招几个名儒入宫教他读书,反而要学着拓跋焘大兴文字狱。
看来,今天这满案的奏折,他又要请自己代劳了。
“罢了,”伽罗收起笑意,庄容道,“臣妾也觉得这些大臣用典过多,文章里尽用些生僻字眼,大家,明天臣妾就亲自草诏,命他们以后进折子,只许用家常说话口气,第一不准引经据典,第二不准用骈骊体作文,第三不准用冷僻字……大家以为如何?”
“唔,”杨坚满意地点了点头,“还是皇后见得高明。”
“既是这样,以后的折子当由大家亲自批阅。”
杨坚一愣,眼见伽罗脸上毫无笑容,说话语气异常肃穆,只得勉强笑道:“皇后,天下为我夫妻共有之,何必分什么你我?实话告诉你,朕正想着,马上叫李德林起个诏,从下个月起,皇后就和朕一起临朝听政。”
“呵?”伽罗不禁大惊,“此事古来无之,大家为什么这样异想天开?”
“朕才不管什么古来有之、古来无之,伽罗,你最知道朕,朕是不是个擅长政事的人?这么多年,你一直在朕身边出谋划策,所以朕才会事事高人一招,如今叫朕一个人坐在殿上,朕常觉得无所适从……你若不肯听命,只怕朕将来难免有失。”杨坚带着些无奈的口气,叹息着说道。
伽罗知道,他说的没错。
杨坚不但不擅长政事,甚至对政事也没有太大的兴趣,叫他独力承担一代英主的角色,他的确觉得吃力。
自己虽然常常在背后点拨他,但对朝上的廷议,却鞭长莫及。
不过,如果像杨坚所说,自己在太极殿上与他坐在一起,听大臣们奏事,这也未免太堕了杨坚的声名。外间早有讥议,说杨坚惧内,今后,那些口舌之徒们,岂不是更要说他是傀儡皇帝了么?
她沉吟了片刻,信手拍了拍堆积满案的奏章,忽然间抬脸道:“好,大家,从明天起,臣妾就和大家一同去上朝。”
“真的?”杨坚面露喜色,他不是个拘泥于成法和小节的人,对外间的风议,他完全不屑一顾。
伽罗是他最相信的人,也是他最大的安慰和依靠,他才不愿听什么“法先王之法”、“祖宗体例”的废话,他只知道,伽罗是明睿强干的女人,比自己、比北周的那些帝王们更有魄力和远见。
伽罗看出了杨坚心底极度放松的情绪,“不过,臣妾不能坐在殿上与大家一起听事……请大家在殿后为臣妾安置一间静室,臣妾就在那里坐着听事,若臣妾觉得大家处事有什么不当的地方,或者有什么想说的话,臣妾便写在便笺上,命小黄门递交给大家,大家之意如何?”
“皇后不愧是名扬北朝的才女!”杨坚大喜过望。
伽罗这件事果然办得极漂亮,既没有违制,又给自己留了体面,他登时间觉得信心百倍了。
即位半年来,每天临朝听政、决断内外事务,让杨坚头疼不已,现在,这位垂治北邦万里河山的大隋皇帝,再也不觉得帝位令他大感烦恼了。
十六名内侍分别抬着龙辇、凤辇,在大德殿后的廊阶下停了下来,伽罗待内侍们簇拥着杨坚走入太极前殿,这才搭着侍女的肩膀,走进殿后的静阁。
这间悬着“凝思阁”的小房间,与前殿只一步之遥,被屏风和帷幔掩盖得很好。大臣们都知道她坐在这里听事,也知道这位从不在殿上开口发言的皇后擅长政事、学问精深,因此,他们比从前谏议时更加谨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