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盏茶•月生花(第8/44页)
是以当得知“学规矩”的直观表现就是要让自己也去上学堂时,林素问的小脸立刻苦了起来。看样子自己不去是不行了,但依仗着叶宗师对自己的宠爱,想必讨价还价一下也还是可以的吧……
越之墨得知自己能和林素问一起去长安学院读书的消息时,表情着实精彩,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开心地把林素问一把抱起,在原地转了好几个圈。
越之墨之所以如此兴奋也不是没有道理,在宫内读书,不但规矩众多,而且请来的老师都是名儒大贤式的人物。这些老头学问当然是没的说的,问题是他们都性格古板、迂腐得要死,讲的课规矩保守,毫无趣味性可言。一个老师对一个学生的点对点授课,根本是连打盹的机会都没有。最让人不省心的是,这些老头会事无巨细地将自己的表现告诉父皇。有次装病不想上课,被拆穿后在文华殿跪了整整一个晚上。从此之后,别说装病,就连迟到都不敢。每次步入御书房时,就更加脸色愁苦、腿脚沉重了。
同样是上学,长安书院相比之下可就好玩多了。虽然书院依然是规矩繁多,只有达官贵人之后才能进入长安学院,可这些在越之墨看来,比起自己这些年的处境,根本不值一提,最让越之墨开心的是里面都是些年纪相仿的学子,越之墨也有不少相熟的玩伴在其中读书,到底只是八九岁的孩童,只要人多一些,总是比独自一人好玩得多。这些年越之墨虽然羡慕那些能入书院就读的人,却连向父皇请求的念头都没有过。毕竟他身份特殊,皇子入学,尤其像越之墨这样可能会成为太子的皇子入学读书,在书院历史上还没有过先例。越之墨万万没想到自己这次倒是沾了林素问的光,才有了这么一个意外惊喜。
作为越之墨眼中的“功臣”,林素问压根儿没把精力放在越之墨身上。自从她晓得自己要去念书,心情十分沉重,对叶宗师心存敬重,自然不敢违背,于是去皇后跟前哭了一宿。皇上皇后商量后,觉得她一人在书院读书的确有些不放心,于是干脆让越之墨也去,一来两人有个照应,二来越之墨特意还写了人生第一封奏折,表明自己去长安书院的坚定心意,同时还立下保证要奋发图强,好生学习之类,皇后认为这调皮儿子总算是开了窍,这样一来也算得上一件好事。
作为史无前例的女弟子,林素问自然没有料想到这件事有什么开创性或者历史性,她觉得叶宗师既然执意如此,为了讨他开心,那就只能硬着头皮去了。
但这样的一个安排,让知道些内幕的人咋舌不已,大家觉得收养烈士遗孤的事情虽然罕见,但也是师出有名,本以为好吃好喝地养着就已是皇家恩德,可没想到不但皇上用心眷顾,连心中自有丘壑的叶宗师竟然也如此关心这个小丫头,如此看来这个林素问的未来恐怕不只是个小公主这样简单了。
当事人一个是为了讨宗师喜欢,一个是为了防止她过于骄纵,这两个目的自然是没有人相信的了。
入学的头天夜里,皇上皇后特意召见了林素问和越之墨。
林素问坐在皇上怀里,撇撇嘴撒娇道:“入学后,素问见到父皇的时候恐怕就要少得多了。”说着眨着眼睛,扁着嘴巴,一副委屈的模样。皇上见她小小模样,说的话那样暖人心,心中自然不舍,摸摸她的头安慰道:“叶宗师的提议也是有道理的,你虽是女子,上学开智也不是什么坏事。父皇平日里忙于处理朝政,你一个人闷在宫中,终究不如和同龄人多多接触来得更好。”
皇后也接过话,安慰道:“每天有马车接送,下了学赶紧回来就好。”一转头看见垂手恭立一旁的越之墨,正色道:“之墨,允你入学院,先生们也不会围着你一个人,你的学问切不可耽误。”
皇上一边抱着林素问,一边补充了一句道:“冬日大考若是考评不佳,你也就别去了,留在宫里头,让先生一对一地教你。”
越之墨心头一紧,暗自发苦,哪里敢表现出来,连忙点头应下,可再一瞧林素问,此刻正扯着皇上的胡子瞎胡闹,听见皇上的话,停了停手中的动作,好奇地问道:“冬日那个什么考是什么?”
皇上皇后连忙安抚道:“那些你只是走走过场,不用较真。”
越之墨瞪大眼睛露出不可思议的目光,又怕长辈再叨叨自己,赶紧隐去,心想这也是情理之中,自己什么时候和林素问享受过一样的待遇了?
被叮嘱完毕后,两个小儿在路上并排走着,刚刚紧张的气氛一扫而光,一起憧憬着即将到来的学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