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盏茶•月生花(第13/44页)
赵督察首先走到了台上讲话,中气十足,整个大堂都被震得嗡嗡作响:“我先来给诸位介绍下教你们课程的先生们……”经过一番介绍,学子们总算对院内的老师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
台上的几位先生中,长着山羊胡子的是教诗词的胡先生;那个肚子太大而看不见脚尖,长得圆滚滚却十分面善的先生,是教算学的陶先生;手中旁若无人地把玩着黑白棋子的高个子先生,是教围棋的魏先生……而这位身材魁梧的赵督察,果然是教骑术、箭术等课程的先生,难怪脾气火暴。
最后介绍到叶一城时,赵督察的语气也有些激动:“叶宗师心系华夏年青一代,为了百姓们多年奔波,如今重回长安,特意来到我们长安书院,会暂时担任院长的职务,是你们这些臭小子的天大福气!”
听到这里,林素问的心猛然怦怦跳了两下。她忍不住再次看向台上的叶一城,他依然面色沉静地坐在那里,没有再往她这个方向看。她心中隐隐有些欢喜,叶宗师重回长安,还来书院担任院长,不会是因为自己吧?这个念头一升起,心里顿时觉得既得意又满足,于是嘴角忍不住弯了起来。
赵督察虽然看起来一副武夫模样,但讲起书院规矩、歌颂学院伟大成就,敲打在座学生要老实听话,以及谈起从学院毕业的大人物,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看样子每年讲一次早已烂熟于心,可台下的弟子,大都昏昏欲睡,好不容易才结束。
接着便是那位胡先生来做弟子入门讲话,林素问此刻肚子已经有些饿,却不得不打起精神,做出一副认真聆听的样子。胡先生虽然精通诗词,却没有一副文人的孱弱模样,他一开口便掷地有声:“欢迎众位弟子进入长安书院,长安书院办学久远,从开朝时便在,多次承蒙皇室恩典,为了让诸位有最好的学习环境,各项设施无不是重金打造,环境不比你们在家的时候差,为了什么?为了让你们见见世面,知道什么是好东西。就像喝茶一样,一开始就让你们喝上等的好茶,也许你们不知道为什么好,好在哪里,但是一喝到劣质的茶水,就会立即分辨出来,长安书院的教学就是最上乘的教学。所有的教书先生,在他们的领域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鄙人不才,只不过在翰林院大学士的位置上做了二十年而已,其他的先生更不用多说,大家以后会慢慢了解。”这些话配上胡先生抑扬顿挫的声调,让在座的弟子都倒吸了一口气,那些本来听得有些累了、坐得歪七扭八的学子,也都下意识规规矩矩地挺直了腰板。
“进入长安书院以后,你们记着,无论你以前是做什么的,父母亲是何人,祖上有多少荣耀,到了这里,你只有一个身份——长安书院的弟子。你们能坐在这里,或者你们的祖上有丰功伟绩,又或者你们父辈刚立过举世闻名之功,再或者有些天赋……但到了这里都一样!把你们在家里的懒散性子都给我收起来,长安书院最不缺的是后台,最不怕的也是后台!”
胡先生说着猛一拍桌子,大家都吓了一跳。越之墨一反常态,颇有领悟地点了点头。林素问几乎要为胡先生的演讲起立鼓掌叫好了,虽然他后半段的话和赵督察初见弟子们的时候表达的是一个意思,可是胡先生的深入浅出和抑扬顿挫,十分具有感染力。林素问满脸的兴奋,冲着一边的越之墨挤了挤眼睛,意思是“你虽然在这里后台最硬,这下也没用了吧”。越之墨瞪了她一眼,又朝台上努努嘴,本是表达“再乱看小心被赵督察骂”的意思,林素问一想叶宗师也在上面,可一定要好好表现,挺直了腰杆笔挺挺地坐着。
胡先生的发言在弟子们又敬又怕又震惊的眼神中结束。接下来便是陶先生、魏先生等一路讲下来,虽然各位先生的演讲各有特色,或故事讲得好,或言语风趣,但众学子毕竟都有些坐不住了,只是碍于师长的威势,勉强老实地待着,目光涣散。终于,赵督察满含尊敬的声音再一次响起:“最后,请我们的叶宗师,哦不,叶院长,来和大家说说话。”
大部分学子经过长达两个时辰的开学典礼,已经饿得不行,但眼前可是平常只在传闻中听说过的叶宗师啊,不由得都打起最后的精神仔细聆听。
林素问的眼神中更是不加掩饰地充满了崇拜和期待。她想叶宗师会对弟子们说些什么呢?是像胡先生那样,讲一两个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不对不对,以他的冷峻性子,多半不屑于讲述自己那些所谓的丰功伟绩。
此时已近正午,太阳早已高高升起,透过高高的直棱窗将阳光洒进了礼堂,弟子们的身上浮着阳光和窗棂的影子。叶一城站在阴影和阳光之间,掸了掸衣袖,从容不迫地走上高台,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便有一股卓然出众的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