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雨季(第33/39页)

嘟嘟的忙音传来,子言有点莫名其妙,半天才放下话筒,然而刚放下,铃声又清脆地响起来。

“哎呀,好哥哥,这回可以说了吧?”子言的好奇心终于占了上风。

话筒里一片静默。

子言有些奇怪,难道信号不好?她试探地问了一句:“季南琛,你听见我说话吗?”

电话里有细微急促的呼吸声,对方还是没说话,四周静谧得有些空荡荡。

好像有谁轻轻叹息了一声,电话里随即又传来短促的忙音。

她呆了一阵,她家的座机电话没有来电显示,实在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好像过了很久,电话又响起来,这回子言很谨慎,“喂?”

对方只顿了一顿,随即笑语嫣然,声音非常轻柔温婉,“沈子言?”

虽然这声音很好听,可是很陌生,子言想了好一会儿都没有猜出这声音的主人是谁,“我是,你哪位?”

柔婉的笑声传来,“我是苏筱雪。”

电话里的声音和平时还是有点区别的,难怪她一时没听出来。

这个晚上真是意外迭出,苏筱雪说,因为担心她的伤势,所以打电话过来问候。子言恍然响起,毕业时同学录上大家相互留言,她好像是留了电话号码在同学录上的。

“真不要紧吗?”苏筱雪说,“那我就放心了。”

子言赶紧谢谢她的好意。苏筱雪沉默了一下,忽然说:“念了大学才知道,朋友还是中学时代交的最可贵,真怀念那时候上课和你互传的小纸条,我到现在还留着呢。”

她笑笑,她至今还停留在中学时代,自然没有这种风轻云淡的怀念心情,除了满脑子的书本和近在眼前的又一年高考,已经容不下更多的东西了。

闲聊了一阵,苏筱雪终于说:“你好好休息,如果需要什么复习资料,可以写信告诉我,我给你寄过来。”

有点受宠若惊,苏筱雪给人的印象一向清冷高傲,愿意主动示意帮人家忙,这恐怕还是第一次,子言立即真诚地回答:“好的,谢谢。”

直到很晚季南琛才终于再次打电话过来,他听起来似乎有些沮丧,说惊喜送不成了,却也没说到底是什么原因,子言也没有放在心上。

刚一开学,苏筱雪就给她写来一封文笔优美、字迹灵秀的长信,信里简单介绍了一下W大的生活和她目前的状态,字里行间流露出淡淡的忧郁与惆怅。“子言,其实我不快乐,真的,不是矫揉造作。我想,也只有你能理解我这种心情。”

子言看了半晌,莫名也有些感叹,所谓人至察则无徒,苏筱雪之所以没有朋友,也许只是因为她太完美了,因为完美,所以寂寞,因为寂寞,所以孤独,所以才会愿意把子言当成一个远方的笔友来倾诉。

仲春的傍晚,子言怔怔看着窗外飘落的一片落花,轻轻叹了一口气。

班上陆续有人收到同学寄来的各科高考模拟试卷,这些模拟题库精准而实效,侧重点分明,用了成效很明显,收到的人都当宝贝一样私藏起来,没有人愿意与人共享。

子言没有收到过类似的参考资料,其实她完全可以托叶莘和许馥芯帮忙,只是不好意思给他们添麻烦,她一向习惯事事为别人考虑:天气渐渐炎热,在大日头底下跑大城市的书店并不是件轻松的事情,何况许馥芯身子娇弱,她实在不忍心让好友去跑这个腿;至于自己表弟,就更舍不得拿来支使了。好在她平时可以蹭季南琛的题库来用,而且用得心安理得。

因为没有预期,所以收到一张薄薄的包裹通知单的时候还是小小欢喜了一下。不管怎样都好,毕竟,还有人惦记着自己。

通知单上看不出什么端倪,是邮局发出的铅印快件单,寄件人一栏写着内详,物品写着书籍,是邮局工作人员的手笔。

她利用中午午休的时间骑车去了趟邮局。

回来时太阳很大,身边的人都汗流浃背,子言却觉得心中清凉一片。

那天下午的课她听得全神贯注,自修课时埋头看书,不跟任何一个人说话,唇边却一直挂着傻傻的笑容。放晚自习时,龚竹连叫了她两遍她都没反应过来。

一回家她便锁起房门,打开台灯,橙黄朦胧的光晕一下让她的心沉静下来。

她静静看着信封上自己的名字好几分钟,才找出一把铅笔刀,很小心地挑开那个厚厚的牛皮纸大信封,取出里面的东西。

五套北京海淀区的高考模拟试卷被她排成了扇型摊在桌面,随同试卷寄来的还有两本最新的参考书,售价不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