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第6/8页)

她第一次见到这种残酷的苗头,忍不住心里心惊肉跳,似乎已经见到后来灭佛令下,诸僧赴死的样子,望着崔浩的眼神也就带着些害怕来。

崔浩似有所感,一回头发现是贺穆兰,还友好地微笑了下。贺穆兰却是怎么也扯不开嘴角,即使知道这个人确实是惊才绝艳、能够匡扶社稷的肱骨之臣,但一想到他也有识人不清、私心过重、骄傲自负等许多毛病,心情就很沉重。

这是人的天性,并非一时能够改过来,她只盼狄叶飞在他的身边学习,不要沾染了他的那些天性。

这么一想,她到觉得狄叶飞走上的飞黄腾达之路有些危险了,远不如若干人在古弼身边当个小侍官保险。

虽然不起眼,但侍从官学习的都是实务,做的都是正差,总有外放的一天。一旦遇到征战,也会从中层将领做起。

但狄叶飞的“弟子”之身属于“门生”,几乎是和崔浩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即使在高车虎贲里做右司马,因为崔浩是“高车招抚使”的关系,也还是打上了崔浩派的烙印。

但这些担心只是在贺穆兰脑中一闪而过。狄叶飞并不是笨人,而且有一种可怕的韧劲,对政治也极为敏感,否则前世也不可能从白身杂胡熬成镇西将军。

三十多岁的镇西将军,以一个杂胡来说,已经是惊人的高位了。

崔浩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心满意足的离开了,拓跋焘一边雀跃与赫连定的归顺,一边烦恼自己对赫连明珠的“攻略”几乎没什么进展。原本赫连明珠对他应该还是有些好感的,可是从梅园回来之后,态度又变得冷淡了,让他不禁大叹女人的善变和莫名其妙。

加之赫连明珠为了避嫌如今住在窦太后宫中,而窦太后宫中还养着贺夫人与拓跋晃,他经常去看儿子,反倒不能自在的和赫连明珠相处,毕竟中间还隔着个至今没有喜讯的贺夫人,他还要努力“耕耘”。

唯一可以称得上高兴的,就是不知道贺夫人是不是爆发出了求生的欲望,还是为了能活着看到儿子而拼了,这个平日里温柔如水的女人一下子变得极为“饥渴”,每次只有和拓跋焘同寝的机会都分外抓紧时间,一夜红烛摇晃到天亮都是平常,咬碎了一宫女人的银牙。

贺夫人还能白天补觉,拓跋晃已经一岁了,不需要人天天夜夜的守着,可拓跋焘百日还要上朝,饶是体力惊人,几次下来也被榨干了,每次从慈安宫里出去腿都发软,上朝还要打瞌睡,全靠自己掐自己腿清醒过来不丢脸。

贺夫人因为知道了自己的未来,越发变得娇艳动人,绽放出令人惊讶的韵味,整个人也心情开阔起来,逢人便笑,甚至经常有小宦官见到贺夫人温柔的笑容而羞红了脸的。

皇子拓跋晃也长得极好,他开始吃一些固体的食物了,从不挑嘴,长得白白胖胖,而且会说很多话,尤其爱黏着窦太后,对待她和其他人也不一样,让窦太后疼到了心里。

这是未来的太子,窦太后心知肚明,也知道保母没找到之前她要亲自教导这个孩子的,对待拓跋晃就像是真正的孙子一般。

赫连明珠和贺夫人同住一宫,又并非竞争关系(贺夫人知道自己要走了),两人相处融洽,拓跋焘不来的时候两人经常在一起游园、说话,贺夫人会匈奴话,出于为拓跋晃留下人脉的原因,对赫连明珠颇为照顾,经常一点点细细的教导她魏宫里和朝堂上各种复杂的关系、后宫的各种派系,从不藏私。

贺夫人是真正温柔的女子,又是大家出身,对待人好的时候如沐春风无微不至,久而久之,赫连明珠对待她的情感颇有些像是对待自己的姐姐,加之她也知道这位夫人大概是命不久矣,女人特有的柔软让她对贺夫人和拓跋晃更为怜惜,两人不是姐妹,已经有些胜似姐妹的意味。

窦太后对这种发展乐见其成,甚至还有些推波助澜,许诺贺夫人等她“走”后,她的心腹宫人若是有不愿离宫的,可以指给赫连明珠,帮助她在后宫里立足。

赫连明珠自己好像不愿意留在魏宫,但魏国上下都认为她是非嫁拓跋焘不可的,窦太后帮她就是帮自己的保子,贺夫人本来就担心自己的娘家人和这么多年来伺候的宫人该怎么办,拓跋晃以后的宫人全部都是拓跋焘亲自挑选的,不可能用母族的人,窦太后的好意对她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

基于这种关系,贺夫人和赫连明珠倒有些像是同盟者了,除了拓跋焘每次来临幸贺夫人时两人有些尴尬,其他时候相处都极为融洽。

拓跋晃现在也不喊赫连明珠“姨”,而是喊“姨母”,让侄儿已经十岁的赫连明珠勾起了遥远的记忆,对他疼爱不尽。

一切都极为美好,除了拓跋焘来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