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和离书(第2/3页)
他的棕瞳狭长而内敛,嵌在挺拔锋利的眉骨之下,在帏帘垂下的马车内显得瞳色更深,一瞬不瞬地看着人时,像一汪蓄了漩涡的深潭。
黛黎下意识想转开头,但又被他箍住。
“躲什么?夫人还心虚不成?”秦邵宗轻啧了声。
哪怕心知他可能随口一说,但黛黎一颗心还是跳得厉害,她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呼出,佯装无奈,“好,都听夫君的。”
他满意了。
“已送出二十里了,就送到这里吧。”黛黎看着他,声音变轻了些,“既然那事得徐徐图之,还望君侯勤加餐,慎勿违时序,劳逸结合,多加珍重才是。”
她后面每落下一句,他的眸色便深沉一分,最后好似又回到了昨夜。他眼中燃着暗火,火光熠熠,仿佛要将她整个吞没,“夫人真是吝啬,唯有离别时才肯让这阵关怀的春风拂过一二。”
黛黎移开眼,“我方才说的你要记得。”
“一定记得。”
秦邵宗从马车内下来,直到军队彻底看不见,他才翻身骑上赤蛟,“回吧。”
黛黎离开长安城后,按原定计划北上。一连行了几日、走过三个小县,他们进入了叫天池的小城。
和过往三回一样,入城后先找传舍,把整座传舍包下歇脚。
傍晚时分,黛黎对白剑屏说:“白屯长,此地的风土人情不错,先不着急继续赶路,我打算明日在城中逛逛。”
白剑屏无有不应。
到了翌日早上,黛黎告诉其他人,她和秦宴州要到城中游肆,问秦祈年和施溶月是否要同往。
秦祈年兴致勃勃,“当然!我和您一起去。”
施溶月目光往旁边偏了下,小声说她也想去。
黛黎颔首,带着一串小辈出门了。他们出行,白剑屏自然会跟着,除了他自己以外,又挑了几个士卒随行。
小县比不得长安,唯有一条“十”字街较为繁华。地小,只做了简略分区,卖菜和卖肉的大致在这头,卖诸如布料之类的生活用品在那头。
黛黎随意逛了两家店铺以后,给秦宴州递了个眼色,后者对秦祈年说:“那边有家卖陶具的,有几个玩意儿造型颇有意思,要不要随我去看看?”
秦祈年下意识说要,但回答完又望向黛黎,“可是……”
注意到他的目光,黛黎笑道:“你们去吧,把茸茸也带上。店铺就在街的拐角处,也没几步路,我在这边看完过去寻你们。”
和小辈们说完,黛黎又把白剑屏派过去。白剑屏没有抗命,他虽跟着去,但并非无人跟着黛黎,倒也不忧心。
几人离开后,黛黎不动声色地看向还守着的两个卫兵。她唤来一人,让对方去不远处的店铺购物;待他离开,黛黎买了一大批东西,想让掌柜“包邮送上门”。
但是……
“这位夫人,您确定您的传舍是在此地?我怎记得这个地方没有传舍?”掌柜疑惑。
“这样吗?”黛黎面露迟疑,转头把仅剩的士卒唤来,“你和掌柜仔细说说咱们的传舍地址,我到隔壁去找州州他们。”
留下这句,黛黎提步往外走。那士卒刚跟了她两步,便听走到门口的黛黎说“你安心在这里吧,他好像要回来了”。
这个“他”,指的是方才被派出去的人。
士卒闻言止步。
而走到门口的黛黎,回头看了眼身后,又看了眼左侧。一个士卒正和掌柜交谈留地址,另一个正在付钱。
谁都没有注意这边。
黛黎笑了下,从袖袋里拿出一个信封。
等士卒和掌柜交涉完转身,见先前说要去寻儿子的主母此时站在店铺对出的街道上,手里还拿着一封信件。
“主母?”士卒三步并两步上前。
黛黎对他扬了扬信件,“方才北地有来信。”
士卒怔住。
北地来信?送信者呢?
疑惑刚起,他就听黛黎说道:“信使奔波已久,想来是日夜未歇的赶来,我先让他寻地方歇息去了。”
士卒点头,目光不经意瞥见不远处的同伴还在买东西,心中蓦地生出一丝古怪。
不过这种细微的疑惑,在他看到黛黎平静的面容时,如同投入江中的石子,很快不见踪影。
主母一切如常,再说这封信用的正是他们北地的封口火漆,能出什么问题?
不久后,秦宴州等人回来了。
黛黎扬了扬手中的信,“茸茸,燕校尉来信,说你家里好像发生了些事,建议你快些回渔阳。”
施溶月愣住,回过神忙问何事。
“燕校尉在信中不完全说施家之事,大部分涉及庄稼和肥料,你家的事他没有详说。”黛黎把信给她看。
施溶月接过来看,只见信件开头是汇报一些关于堆肥的信息,等到末尾才提了一句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