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她命好(第3/3页)
“明日要上堂,怕是不得闲。你不用上堂吗?”秦宴州回答。
“上啊,但只有早晨需要上,因为盛先生没有来长安,我下午的课就免了嘿嘿嘿。”少年说到后面,语气明显快活了许久。
秦宴州建议说,“其实你可以和崔先生说,让他将你下午的时间也安排上。”
“才不要,好端端的作甚没苦硬吃,下午就先空着呗,等先生安排了再说。嘘,父亲过来了,此事谈不得。”秦祈年赶紧闭嘴。
黛黎从马车里出来,“不管他听见与否,总之我是知晓了。”
秦祈年浑身一震,如同挨了当头一棒,他哀求道:“母亲……”
黛黎语气不明地应了声。
这时,策马尽兴而归的秦邵宗走近,他目光扫过两个儿子,在秦祈年身上稍作停顿,看得后者汗流浃背。不过他没说什么,只问黛黎,“今日的宫宴,夫人尽兴否?”
他和兄弟俩都在另一边西殿用膳,不知东殿情况。
黛黎如实说:“和进了菜市场似的,好像只有我这里有食材卖,都恨不得捧着银钱来寻我。”
秦邵宗哼笑了声,“倒也贴切。”
风向在这时变了,黛黎忽地闻到了一股浓烈的酒味。她先对着秦邵宗吸了吸鼻子,又转头看兄弟俩。夕阳映在他们的脸上,染上一片橙红,叫人看不出原本颜色。
“你们都饮酒了?”她问。
秦邵宗大概今日相当舒心,豪气道:“大喜日子哪有不吃酒的?男儿不能当闺中女郎来养,滴酒不沾,往后如何与万千士卒同乐?夫人莫要拘着。”
黛黎看向秦宴州,青年安安静静站着,映不到夕阳的左耳也红彤彤的。她扯了扯嘴角,随意又说了几句,而后以饭后消食为由离开。
但说是消食,黛黎却不是闲逛,她连女婢都没有带,孤身去了纳兰治的阁院。
日落时分见到黛黎来访,纳兰治面露惊讶,但利落将人请入屋中,为她煮茶,“不知主母亲自来寒舍所为何事?”
“有些事压在心头,我苦思不得其解,唯有来叨扰先生试图寻个答案,还望先生将自己所知的如实告诉我。”黛黎在案几对面跽坐。
纳兰治正襟危坐,“必定知无不言。”
黛黎说道:“因过往种种,我曾请求先生开解州州,让他走出孤岛、融入人群中,您做得相当好,他后来果真变得活泼了不少,我永远对您感激不尽。州州及冠后,他告诉我您改了先前的作风,为他讲《周易》、《大学》和《礼记》等书。我当时得知此事后,机缘巧合之下曾当面问过君侯,问他您之所为,是否得了他的授意。他承认了,但与我说他武安侯的儿子,焉能只识几个字?”
黛黎深吸一口气,“先生,您觉得仅此而已吗?这修身齐家治国之道,真的只是为了习字,而没有其他别有用心的用处吗?”
旁边煮茶的小炉氤氲起热雾,在黛黎话落以后,房门大敞的屋中只有水的咕噜声。
静默,让黛黎心惊的静默在蔓延。
许久后,她听到一声叹息。
“应该是有的。”纳兰治说。
那一瞬,黛黎那些迟疑的、挣扎的、恐惧的、不安的……所有拧成绳的复杂情绪猝地浸入冰水中,而后再自她头顶浇下。
女人鬓旁的金步摇不住摇晃。
她张了张嘴,第一回 却只出了个气声,喉咙干涩到了极点,像是有把火在烧。第二回,黛黎才找回了自己的声音,“先生您觉得,秦长庚是什么想法?”
她已顾不上在外人面前称呼秦邵宗为君侯了。
纳兰治摇头说道:“无论是用人还是行军打仗,主公行事向来不拘一格。如某这般受了墨刑的罪人,主公敢用;他亦敢领兵抄行山路,深入无人之地,最后空降白日关后方。因此您的问题,某不得而知。为人臣下,某只能听令行事。”
在黛黎嫁给秦邵宗之前,她和纳兰治在提炼精盐方面多有交谈,一来二去便成了好友。
如今纳兰治和她说了句掏心窝的话,“不管主公有意还是无意,重乐这条路都不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