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第3/4页)

老登噎了一噎,没有回话。当然,他也确实有点回不出话来。归根到底,武皇帝(两个都是)最擅长的手段不过大棒加甜枣,打一巴掌揉三揉;但要是遇上软硬不吃,一心一意追求乌托邦的疯批,那这一切的技术都很难发挥作用。

事实上,又岂止是武帝的做法失效呢?武帝之后还有数代君主,但无论是贤明如昭、宣,还是寻常如元、成,皇帝们百般折腾,最大的能耐也不过是与儒生虚与委蛇,拼命押后那注定的结局而已;但无论上面如何的腾挪、敷衍、搪塞,儒家狂信徒们日拱一卒,不屈不挠,却必将达到自己渴慕的结局——他们想要一个乌托邦,那皇帝就必须给他们一个乌托邦;要是皇帝不愿意,他们就自己来抢。

总而言之,阴狠毒辣的权谋和暴力可以解决百分之九十九的问题,但唯有那剩下的百分之一无法解决的难点,才是整个体系中最本质、最麻烦的关键。

现在,这个麻烦的关键终于扑面而来,却再也容不得再做犹豫了,老登沉吟片刻,终于道:

“不能再坐视儒生这么搞下去了。”

的确不能再坐视了。从现在的局势看,儒生们已经发展出了自己的理论、自己的体系,拥有了自己的拥趸,搞不好还整出了一批狂信徒——后世王莽篡位时的黄金配置,此时已经粗粗显露了端倪。要是处置不当,那这批狂信徒持续扩散,一定还会把帝国拖到万丈深渊中去。

不过,单单说这么一句狠话,似乎也并没有其他的意义。所以皇帝只是看着老登,没有说话。

老登稍一犹豫,到底还是叹了口气:“……好吧,我会去找姓穆的谈一谈。”

“阿嚏!”

穆祺揉了揉鼻子,疑神疑鬼的看着四面,但一眼望去,并无异样;只有鸡蛋摊前人流如织,衣着各异的男女围着前面一块极大的招牌,叽叽喳喳,议论不休,而他——一个字也听不懂。

没错,虽然摆摊已经摆了七八天,但迄今为止,穆祺仍然很难分辨陇右的方言。前几天里靠着刘先生的协助,他还能指手画脚,靠着肢体语言与顾客勉强沟通;刘先生一走了之以后,他就干脆直接摆烂,在摊子前立了一块大大的木牌,画了一颗鸡蛋、一枚铜钱——一个大子一个鸡蛋,概不讲价,省得大家麻烦。

虽然纯粹是为了自己方便,但这个价格似乎也相当之有性价比。三国时代的禽类驯化并不成熟,百姓们豢养的鸡肉料比极低,十天能够下两个蛋都算是不错的;要不是逢年过节或者干脆养鸡为生,平日里买个鸡蛋也颇为费力,价格还相当高昂。如今摊贩上物廉价美,供应又极为充足,所以前来看货的人居然相当不少,这几天口口相传,不少人大着胆子到鸡蛋摊子前逛了一圈,不管买与不买,至少现场气氛搞得很热闹。

穆祺并不在乎卖鸡蛋的这几个铜板,所以很大方的任由往来的商贩围观;只有实在拥挤不堪的时候,才会摸出个红色喇叭来招呼让开——商贩们听不懂他的招呼,大致知道会从木盘边挤挤挨挨地挪开,站在稍远的地方继续围观;从围拢的地点看,他们感兴趣的还不止是鸡廉价蛋,而恐怕更多是那块木牌——彩色的、挺拓的、惟妙惟肖的图案;在审美高度匮乏、日子非常无聊的古代,这样一点古怪的图案已经可以称得上是极大的新奇,足够他们仔细观摩、围得密不透风了。

不过,也正是因为围得太密集了,以至于隔着重重的人头,根本不能发现什么异样。直到被挤在外围的行商忽然一声长叫,四散奔逃,摆弄着喇叭的穆祺才愕然抬头,看见一支长箭破空而来,正中木板;于是几十斤重的木头哐当翻倒,哗的一声砸中了下方的竹筐;蛋壳横飞、蛋液四溅,咔咔就来了个鸡飞蛋打!

“哎呀!”穆祺惊呼:“我的鸡蛋!”

说完这一句后,他停了一停。此时围观的行商已经彻底炸锅,哭喊着到处逃窜,四面践踏一片狼籍,将剩下那几筐鸡蛋也全部掀翻,踩得是七零八落,无一幸免。而穆祺端坐在几个被掀翻的竹筐之中,既未逃窜,也未躲藏。他甚至——甚至愣了一愣,然后从兜里摸出一个小型的录音机,然后按下了开关:

……“哎呀,我的鸡蛋!”

“……还是有点端着。”他嘟囔道:“没有办法……”

没有办法,他只能站起身来,用肩膀上的摄像头正对着逃遁的人群。等到人群的尖叫与嚎哭已经高入云霄,确定可以被摄像机完美录入,他才酝酿情绪,高亢而不失清晰的嚎出自己的悲痛:

“——哎呀,我的鸡蛋!”

“这可是我补贴家用的鸡蛋呀,被打得这么稀烂,该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