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第3/4页)
这个推理非常详尽、非常细致,在可行性上一点都不马虎;细致到长平侯听了几句,都忍不住凑上前来查看沙盘,出声询问更细节的设定——技术进步不是扔两个闪光弹就能体现的;做将军的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军营中的事情处处都要留神,除了检查现成的实物以外,还要关心武器制造和使用的具体流程;所以反复盘问细节,既是确认新式武器的威力,同样也是长平侯在暗自考校自己的亲外甥,确认他的能力。
从考查的结果看,外甥研学的成绩和动力基本能让长平侯满意;所以他反复询问,连连点头,甚至露出了在御前会议中罕见的温煦笑意(为了表示对皇权的绝对尊重,大将军在谒见时是很少显露私人情绪的);舅甥俩在沙盘上来回勾画,相谈极欢,气氛融洽和谐之至;而在此和谐融洽之气氛中,最为格格不入者,大概只有木着脸端坐在侧的皇帝陛下了。
自然,当今天子没有扫人兴致的爱好,一般也不会在心腹面前特意摆个木头脸;甚至在谈话的一开始,他都还是笑意盈盈,以某种喜悦悠然,近乎自矜的神情打量着自己一手发掘培育出的两位心腹,尽情享受天下英雄皆入怀中的自得;直到——哎,直到霍侍中谈到更多细节为止。
当然啦,这不是说霍侍中要有意冒犯陛下;只不过闪光弹确实蕴含了很多匪夷所思的知识,而为了解释这些全新的概念,霍侍中就不得不反复引述方士们给他的教导:
“——王先生告诉我,在傍晚使用,效果会更好——”
皇帝陛下:……
“……穆先生说,闪光弹会产生巨大的热量,除了照明和刺激之外,还可以用来放火……”
皇帝陛下:…………
“……穆先生又说,匈奴人缺乏维生素,在强光上的适应力肯定很差。维生素?——维生素是在蔬果中含有的一种成分——”
皇帝陛下:………………
总之,随着霍侍中兴高采烈、意气风发的介绍他这几个月以来所学的种种知识,天子的笑容亦由大转小、由小转无、最终只能摆出了那副拉长的驴脸。
驴脸拉了片刻以后,天子再也忍受不了自家心腹那种愉快自得、俨然发自内心的飞扬意气,终于施施然起身,在舅甥两人身后负手踱步,以浑不介意的目光扫过堆成的沙盘;他已经暗自决定了,要在讨论到最激烈时,以一种平静的、恬淡的、漫不经心的态度插入话题,给予霍去病一点最高明最不露痕迹的指导,让霍去病能恍然大悟,迷途知返,领悟到对他培育最多、最为用心的,是尊贵高尚的皇帝陛下,而非这几个半路插一腿的野鸡方士……
他不动声色的迈近了两步,要以自己惊世的智慧,一语点破两位军界天才都争论不休的难题,再次显示天子的高瞻远瞩;以他往常的经验,这种展示也一点都不难,只需要——
皇帝看了一回,忽然愣住了:
“你怎么把骑兵分得这么散?”
他一指沙盘,语气大为诧异:沙盘上,用来标志汉军骑兵的白色棋子零散分布于各处起伏的地势,虽然都有居高临下之优势,但因为分兵太多,各处的数量都不算充裕,顶多不过是五六百人聚成一处,并无大规模的骑兵战队。
这是非常古怪、非常离奇——甚至可以称得上愚蠢的做法。骑兵与步兵不同,在行进驻扎时还可以随时调整兵力布置,可一旦骑兵进入高速冲锋状态,那绝大多数的通信手段都会立刻失灵,军队只能依靠本能作战;在这种状态下,组织战争的将领根本没办法指挥骑兵战队——卫青做不到,霍去病做不到,匈奴人更做不到;所以,古往今来,大多数名将在骑兵交战上的战术都惊人的一致:将所有部队收拢整顿,由主帅亲自带领,倾巢而出,做决死的冲锋。
狭路相逢勇者胜,没有花巧,没有技术,谁的马匹更壮、兵力更强、勇气更甚,谁就赢下冲锋。所以,骑兵对战中甚少花巧,往往都是聚集兵力一波梭哈,生死胜负听天由命,基本不搞什么花里胡哨的分兵合击——如果说步兵交战还能依靠精妙计策和高明指挥来逆转人数上的不利,那骑兵高速互砍、刀刀见血,基本就没有那个秀操作的空间;在这种思路下,分散部队无异于是添油战术,纯粹给人送菜而已。
皇帝皱起了眉:“你怎么想的?”
聚集骑兵全力冲锋的道理,还是他亲自教给霍去病的(当然,其中也有大将军的一点小小帮助);怎么如今不过区区数年,居然就忘了个一干二净?这样的差池马虎,在战场上几乎就是致命的疏漏!
至尊皱眉的威慑力还是很大的,但霍去病并没有表现出畏惧,他坚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