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第2/4页)
霍去病:?
……诶不是,这本书本来就是被方士拿来当医术教科书的,一本教科书需要什么创见呢?
阴阳了一番死鬼的创新能力,皇帝的心情略为好转。他将小册子放在一旁,开始为霍去病垂示今日朝会上的重大议程——也就是说,不包括后续大臣们猛搞废话文学的那部分;他大言不惭地告诉霍去病,有赖于皇权(也就是说,陛下自己)的猛猛上强度,方士们现在已经预备好了足够的物资,战事已无后顾之忧。既然如此,那么他们就可以考虑更详细、更进一步的事情了,比如该怎么组织这一场战争。
“来!”皇帝呼唤霍侍中进前:“都是一家人,不必拘束。说一说你的见解!”
——在天子为自己的外甥所规划的未来军神养成蓝图中,战争的实例演示从来是相当重要的一环。从十四岁开始,霍去病就被允许在大汉最高规格的军事会议上旁听,并可以自由地发表意见。在某些情况下,这种会议甚至更接近于教学考核,皇帝乃至长平侯会有意让霍侍中掌握整场军事推演的主动权,由他来调动部队、布置攻势、安排战场,展现近日以来的种种长进。
显而易见,如今的霍侍中在战争艺术上的长进确实很大。在获得陛下允准之后,他举步上前,从袖中取出了预备好的详细地图,仔细平铺在凉台的石桌上。霍侍中一反常态,没有立刻在图纸上勾画方位布置,而是让侍奉的宦官取来沙土,在木盘上堆出预定战场的地形,又用黑白两色的棋子代表军队,各自安放在沙土堆砌的沟壑中。
“这是王先生告诉臣的办法,唤做‘沙盘’。”霍去病恭敬向陛下报告:“因为实在好用,所以斗胆在县官面前献丑。”
这种沙盘又直观、又显豁,将原本二维化、平面化的信息拓展到了三维立体的层次,的确是一看就能明白好处。所以连端坐在旁的长平侯都忍不住探过头来,仔细查看沙盘的布置流程。而陛下……陛下则眯了眯眼,并未发表什么意见。
——反正也是抄的,又有什么了不起?
霍侍中以黑白棋子代替双方军队,用小旗来设置营帐,再用稻草来标志骑兵阵线;充分布设完毕之后,他选择了之前在陛下面前演示时曾经反复采用过的战术,即抢先占领高地,再以骑兵高速冲锋,将高处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形成锋锐无匹的攻击箭头,一把撕开敌人的防线——
“不对。”在旁观战的长平侯忽然皱起了眉,他伸过手来,快速掠过外甥在各处安排的部队:“前锋只有两颗棋子?你只打算用两百骑冲击匈奴人的防护?太冒险了!”
纸上谈兵,无所不胜;但真正起关键作用的,还是战场上的实际经验。譬如久经战阵的长平侯,就可以郑重警告自己的外甥:
“你太小看匈奴人的战力了!匈奴骑兵很擅长应对这种突袭;如果要出其不意,获取战果,至少也得安排五百人以上的攻势。”
“将军见教的是。”御前议论军事,霍侍中从来是一板一眼,毫不含糊;纵使面对至亲,亦绝无放松:“不过,臣别有他法,可以弥补这一差距——匈奴人的确擅长骑术,但他们的战力也实在是过度依赖骑术;所以,臣打算把开战的时机拖到傍晚,然后——”
他俯身在沙盘上一划,一道闪亮的火光自指尖窜出,不偏不倚地划过匈奴人的阵营——因为是蓄意放慢的动作,火光窜出的迹象非常清晰,能够被旁观者看得清清楚楚。
长平侯有些吃惊:“……你演示的是——闪光弹?”
“是的。”
到底是少年心性,霍去病颇为得意的掀开袖子,向两位尊长展示他手腕上绑着的小小机关:“这是穆先生指导我做的东西,在两块薄片中夹了一小片用燃油浸透的纸,只要撞击薄片,就可以射出火花——用这个来代表闪光弹,真是再合适也不过了!”
说到最后一句时,霍去病语气上扬,已经能清楚地听出那种略带自矜的喜悦;显然,他现在所精心演示的,正是数月以来反复推敲、再三斟酌的绝妙战术——闪光弹对人的效力未必会是绝佳,但对于敏感紧张的大型牲畜,却绝对是可以瞬间制造骚乱的顶级武器……汉军先以布匹蒙眼,避开第一波强光;等到匈奴马队开始混乱践踏,再顺势冲下,最大限度的利用技术的优势。
这种“技术优势”并不只是臆想,而是经过实践认证的推理;霍去病调用了上林苑中畜养的马匹,通过实验检查出来,一发强效闪光弹大概可以使一百至三百匹的马陷入不可控制的混乱,并足以使上千人的骑兵战线短暂的割裂崩溃。在这个间隙中,两百人的攻击箭头足可以撕碎防线,获取最大战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