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第 16 章(第3/4页)

连一副底牌没看到都不爽到现在的陈少,怎么可能平静接受别人安排的人生。

所以他终于上钩。

“但留学生涯总归是不一样的,为自己的梦想奋斗过,青春才有意义。”他轻描淡写地道:“我前些天还回去跟同学聚会过,很多回忆都浮上来了,好像留学的日子就在昨天一样。”

但他其实没有为自己的梦想奋斗过,他的梦想也许是做德州选手,也许不是,但无论如何,都不会是他从落地就要继承的那个工作。

得不到的总是最美好。

“真羡慕你们,可以选自己想选的东西。”姜黎黎只垂着眼睛苦笑,道:“再说真要哭了,不如干一杯吧。”

要是她直接揭穿陈曜对自己的工作不满,陈曜一定警惕。但她浑然不觉,只说自己,陈曜也仍然不开心,只坐起来,伸手给她倒酒。这一瓶酒价值十九万,对他来说,也不过是一个简单的午餐用酒而已。

陈曜和她碰杯,又看向远方。

“你家里对你期望很高?”他忽然问道。

“不算吧。”姜黎黎坦诚得让人惊讶:“其实也是我自己选的路,我有个弟弟,虽然没什么出息,是我自己想要挑起这份担子,我父母倒是很支持我,可惜他们年纪也大了,时代变化这样快,再逼着他们上场,有点太不孝顺了。”

她前一秒聊英国留学,下一秒熟练使用“孝顺”这个词,换了别的女孩子一定不敢,怕显得落后迂腐。

但陈曜毕竟是中国男人,怎么可能没有这概念,他父亲和姜茂林老同志一个年纪,一个时代,饭桌训话,不可能没有提过孝顺这两个字。

陈曜不是独生子,家里还有个同母的妹妹,姜黎黎知道。他父母是很典型的官商结合,官员家庭的独女和前途无量的商人结合,后来随着他父亲登顶,他外祖父家的势力就有点不够看了。

他父亲在外面也许有私生子,就算没有,也难保以后不会有。只要他让出这位置,有的是人愿意补上。

所以他也是自己选的这条路,或者说,他从来没得选。

姜黎黎句句话戳中他处境,连时代变化也正中云盛如今的软肋,陈曜父亲已经退居幕后,但房地产行业这样动荡,未来在哪里?这才是陈曜面前最大的问题,他并不平庸,否则不会自己考上牛津。但要挽住时代的巨轮,谈何容易?

能一起舔舐伤口固然感人,但要是能陪他一起走进新时代呢?能在无数个深夜安抚他的不安和困惑,陪他一起打最难的仗,理解他在工作上的难题,永远陪着他,真正的陪着,做他的同伴,而不是“我不懂你的工作但我很关心你”的那种解语花。

这标准美好得不真实,像针对所有男人的杀猪盘。

但他是陈曜,他戴的是世上只此一块的百达翡丽,他自然也值得世上最理想化的伴侣。

于是他问:“姜小姐家也是做建筑行业的?”

不怪他还叫她姜小姐,实在是陈曜这个名字太鼎鼎有名,谁都能从网上知道他所有的事情。难免对于“不谋而合”这种事太有戒心。

但姜黎黎早已想好完美说辞。

“算是吧,我父亲以前是包工头出身。后来一直承包工程,只是这几年越来越难了,还好我回来了。”她轻轻摇晃着酒杯,像个在认真思考出路的继承人:“这两年我一直在想转型的事,不然也不会进景诚了,我一直觉得林总好像找到了未来的一部分答案。”

陈曜的眼神一动。

她懂他,无论是看了多少杂志采访也好,是熟读过云盛的内部讲话也好,或者干脆是从收购景诚的行为上窥到了一部分端倪也好……

但这切入点如此准,像最精准的按摩,正好在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痛的点上。

他怎么忍得住不接?

“你也觉得未来在房屋管理和维护上?”他终于上钩,姜小姐也不叫了。

姜黎黎笑了。

“我都在景诚那么久了,你觉得我会猜房地产的未来在哪?”她看似卖关子,其实一点也不拖延,道:“其实景诚自己就做过分析报告,美国独栋较多,但无论是别墅还是公寓,业主协会的权力都非常大,日本同理,但有法律背书,10户以上的公寓必须成立管理组合。新加坡则是政府主导,各有各的方法和权力边界,但业主协会是大趋势。i-home系列很多人都理解为装修用的,只有云盛看到了它在房产管理上的巨大潜力……”

她说完一堆专业话语,不忘往后退一步,笑着饮酒:“我也是关公门前弄大刀了,没人比云盛更懂这个了。”

陈曜只是目光灼灼看着她。

“没有,你说得很好。”他终于与她正式交流:“其实云盛转型的大方向也是这个,我这两年在公司里只做一件事,说服他们将公司物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