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计划大失败(第2/4页)

荀攸瞅了眼看似淡定实际上慌的坐都坐不住的小老弟,结束嘘寒问暖专心吃饭。

既然某个臭小子对他最近干了多少让家里提心吊胆的事情心里门儿清,那就不用着急了。

反正坐立不安的不是他。

荀晔:QAQ~

要命了,真的要命了啊哥。

吕布坐在旁边陪客,看着稳若泰山的荀公达心情相当不错。

他已经好些日子没回并州,但是并州那边有什么大动静也都瞒不过他,高伏义和麹文泰在荀公达的指挥下如有神助打了好几场大胜仗,几个人软硬兼施治的并州那些外族部落服服帖帖。

现在人来了青州,接下来就该轮到他们青州如有神助了。

虽然青州有他威震天下的吕奉先还有智勇双全的荀明光不需要再来个帮手,但是来了帮手也不能往外赶。

他们这不是急功近利,是功劳追着他们送,真是太不好意思了哈哈哈哈。

战报和信件不如当事人讲的详细,吕大将军像模像样的在饭局上寒暄,一眼就能看出真正目的是什么。

这是觉得青州的小打小闹不够过瘾想搞点儿大动作。

荀攸:……

青州都快被他们犁了一遍儿还不算大动作?要多大的动作才算大?

荀晔有气无力的啃饼子,给吕布使了好几个眼色也没得到回应,只能无奈放弃救苦救难。

反正攸哥也不会在外人面前数落他,就这样吧,没准儿一顿饭过去他们吕大将军就把仇恨拉过去了。

兄弟就像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他真的尽力了。

茶过三巡,菜过五味,荀攸放下筷子擦擦嘴角,“青州连年匪患又遭逢大旱,万幸有温侯坐镇于此。”

“还好还好,其实也没什么难解决的事情,这些日子真正劳累的还是明光。”吕大将军谦虚道,“本将军只需要带兵镇压几个不听话的乱民,明光要操心的就多了,不光要处理不听话的地头蛇还要安排抗旱事宜,有时候忙到凌晨都没法休息。”

荀晔:▼-▼

夸的很好,下次别夸了。

荀攸挑了挑眉,看看主位上借喝茶的动作掩盖小心思的州牧大人,转过身和吕大将军对着谦虚,“在其位谋其政,都是明光应该做的。”

吕大将军耳濡目染之下已经“精通”为人处世的小技巧,对面谦虚就代表他刚才夸的对,今天也是善解人意的一天呢,“公达初来乍到还不清楚青州现在的情况,正好今天都在这儿,也省得之后再寻人打听了。”

他们在青州的日子不似并州那般波澜壮阔,但也称得上一句跌宕起伏。

并州的汉人世家被揍过几顿就老实了,主要作乱的是番邦外族。

青州全是汉人,那些世家大族之间的关系盘根错节,干掉一个能提溜起来一串儿,哪些要砍头哪些要流放哪些要劳改哪些要财产充公都有说法。

这几个月将士们都在忙活抗旱,抗旱的同时接到抄家的任务也得立即待命,毫不夸张的说,青州六郡六十五座城被他们摸的清清楚楚,那些地头蛇想逃都逃不出他们严密的布防。

荀攸点点头,问道,“青州那些世家豪族借口旱灾天谴闹事,温侯手中兵力有限,如何确保六十五座城都不出问题?”

“都是咱们州牧大人调配有方。”吕大将军煞有其事的拱拱手,然后拿出外头唱戏的架势来讲他们这些日子的惊心动魄,“公达可知汉武帝时颁布的算缗令告缗令?以公达的学识肯定知道,我就不多说了……”

“停停停,还是我来说吧。”荀晔实在躲不下去了,他怕他们吕大将军添油加醋说完给他说的面目全非,“没有什么算缗令告缗令,那是之前和大哥解释的时候举的例子。”

算缗令是汉武帝颁布的纳税法令,告缗令就是凡有告发隐匿财产或呈报不实者就将没收资产的一半分给告发的人作为奖励。

猪猪陛下不愧是猪猪陛下,人性这一块儿玩的炉火纯青。

不过青州还用不到那么高端的法子,他只需要学点儿皮毛就能当个优秀的州牧。

均田令才发布不到半年,连无主土地都没用完,他们不急着查户口量土地。

正好这些日子要重新规划水道,引水灌溉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正常情况下都是恨不得把水渠放到自家田旁边,如果哪家不愿意让勘察地形的官员靠近,不用考虑,十成十的有问题。

民间械斗直到解放后都层出不穷,这年头更是防不胜防,官员下乡肯定得带上护卫随行,而负责安保的护卫都出自并州军。

勘察这个活儿需要熟悉地形的人来干,本地县兵不太可靠,需得外地人来做监督。

修复水渠开挖新渠修建水库都需要大量的劳力,这些劳力分散到青州各地,不管哪座城有需要都能迅速集结人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