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威名远扬牛(第4/5页)

问题不大,全部搜罗出来交给屯田大营安排。

活儿很简单,就是繁琐,也不知道韩馥袁绍当冀州牧的时候到底是怎么治理的,他到冀州那么多天也才清理了魏郡、赵国、巨鹿郡和清河国,北边还有好些郡国依旧贼患横行。

日子过的很充实,但是相当值得,因为重新登记造册的百姓都能算他的功劳。

别不把清查人口当回事儿,没准儿再等两年他能靠这活儿挣出个县侯来。

骄傲.jpg

小张将军想到未来的光明坦荡更加神采飞扬,他也不是什么只许自己放火不许别人点灯的小心眼,有靠谱的家伙能和他一起剿匪更好。

并州屯田的经验告诉他,活儿要争着干才香。

可惜张燕一肚子歪理,非说百姓进山有进山的理由,山外苛政猛于虎,要是受得了山外的盘剥谁乐意进山搏命?

想让他引山中百姓出来也行,先让他看看做主冀州的官员有没有这个资格。

本来应该有的,但是他们家小荀州牧脚步一转去了青州,上面可能有这样那样的谋算,总之冀州牧的位置就这么空了下来。

冀州无州牧,猴子、啊不、世家称大王。也就是他和张燕分属荀氏公孙不能同仇敌忾才给了冀州世族揽权的机会,但凡当家做主的是他、额、那也不能把官署里干活的官员全都砍了。

虽然以治中沮授为首的冀州官员不怎么卖他们面子,但是往好处想,当初袁绍当州牧的时候那些家伙也没卖袁绍面子,他们的待遇不比袁绍差就是胜利。

就在张燕纠结到底要去哪儿讨说法时,门房过来传话说治中沮授请他和张辽去议事厅。

有点着急,最好现在就过去。

张辽活动活动拳头,“我猜是最近出走的士人太多他们坐不住了。”

张燕哼了一声,“岂止是士人出走,官署里的小吏也有不少拖家带口迁去青州。一个两个的不起眼,整个冀州加起来就惹眼了。”

离青州近的往青州跑,离并州近的翻过太行山往并州跑,离豫州近的往豫州跑,四面八方哪儿都能跑。

跑的人越来越多,上头的官不着急才怪。

张辽摆摆手让人去牵马,然后才后知后觉的问道,“不对啊,这事儿沮治中他们着急很正常,你跟着着什么急?”

张燕面无表情,“因为老子负责守城。”

他负责守城,但是一个跑路的官吏都没逮到,要不是沮治中特意找他说这事儿他都不知道他守的城已经变成了筛子。

刚剿匪回来没两天的张辽摸摸脑袋,“哦,那确实该着急。”

这家伙在山里的时候都防不住手下人另谋出路,让他守城能防住什么?

让他守城还不如继续让张郃守,至少人家张郃熟悉邺城,不至于让人从犄角旮旯里跑路还一无所知。

今天刺激的已经够多了就不说了,他攒着明天再刺激。

小张将军摸摸鼻子,和旁边的倒霉蛋一起去官署的议事厅。

人才流失是大事,谁当家做主都不能不在意。

袁绍死后麾下谋士武将死的死散的散,但散的多是外来士人,冀州本地出身官员则是顺势归顺新主。

和当年袁绍从韩馥手中夺走州牧之位一样,他们只管做事,不管上头的州牧到底是谁。

结果袁绍死后冀州不光没有州牧还连刺史都没有,原本的二把手三把手治中别驾就这么被抬到了明面上。

从暗戳戳的监统内外到明晃晃的监统内外,想扮猪吃老虎都不行。

明着来也行。

于是冀州本地出身的官员顺势挤走了袁绍带来的豫州士人,冀州再次成为他们冀州人的天下。

如果不算外来驻军和头顶上的几座大山只看各城官署,倒也可以那么说。

议事厅中,治中沮授和别驾田丰已经就位,新上任的魏郡太守刘备和他的两位结义兄弟也在,张郃、高览等将领也陆续抵达。

小张将军看到议事厅里满满当当的人挑了挑眉,侧身小声说道,“哦豁,大场面。”

他来冀州那么些天,这是第二次见到这么多人。

第一次是刚来的时候。

众人互相打过招呼,会议正式开始。

沮治中被深谙装傻充愣之道只按照字面来理解他的话的小张将军折磨的不轻,现在已经能心平气和的放弃废话直奔主题。

没有弯弯绕绕,直白的不能再直白。

今天召集大家齐聚议事厅只为一件事,官署事情太多忙不过来,如何让官吏停止外逃?

说是大家伙儿一起商量,其实主要还是看几位领头人的意思。

刘备身旁,张飞小声嘀咕,“听说青州荀州牧杀伐果断冷酷无情眼里容不得沙子,犯事儿犯到他跟前难逃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