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朕如此机智(第3/3页)

名利场是士族的一言堂,不过也不是没有破局的法子。

正好这次来的是二凤爹,回来的路上他们俩没少讨论开科举可能遇到的阻碍。

讨论出来的结果就是,还得拳头大才行。

科举取士出现在隋朝,隋文帝杨坚初步以分科考试的法子取代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之后隋炀帝杨广设立进士科正式确立以考试成绩作为选拔官吏标准的制度,如此来将选官的权利从士族手里夺走,也由此开始打破门阀垄断。

不过科举取士毕竟是个新东西,唐初的君臣也没少研究这玩意儿到底哪儿好哪儿坏。

唐初的科举好歹有隋朝的前例当研究对象,他们在九品中正制还没出现的时候就搞科举连个研究对象都没有,怎么说全靠他一张嘴。

没有研究对象也不全是坏事,至少可以麻痹一下那些不知道科举取士是什么世家大族,在所有人都没反应过来的情况下温水煮青蛙悄悄开搞。

这世上聪明人是少数,等到大部分世家都反应过来科举取士意味着什么,到时已经跻身官场的寒门势力也不是他们说掐死就能直接掐死的了。

计划通,开始忽悠。

啊不,开工。

荀小将军郑重其事的说道,“陛下,青州、兖州经过此番战乱急需休养生息,然而两州的官署都损失惨重,实在没有足够的人手来安抚百姓恢复民生。”

“是这样,的确是大问题。”小皇帝也郑重其事的回道,“所以小将军想当青州牧还是兖州牧?或者北方牧?镇北大将军?”

“咳咳咳咳咳——”杨彪被口水呛了一下。

他在旁边看着都能胡说八道到这个地步,他不在旁边的话是不是就直接请小将军登基了啊?

小皇帝给官给的大方的很,虽然他手里一点实权都没有,他任命的官也都是些有名无实没啥用的空头口号,但是他们家小将军能凭本事把有职无权的官位变成有职有权的好官,和他亲自封小将军当实权大官完全没有区别。

身为傀儡皇帝却能任命实权大官他骄傲了吗?

是的,他骄傲!

杨彪:……

荀晔:……

小皇帝语出惊人,不只杨太傅惊到,荀小将军自己也懵了。

当、当着他的面商量啊?是不是有哪里不对劲?

虽然他本来就在北方几州里挑挑拣拣,但是天下毕竟还没改姓荀,他可以私底下挑挑拣拣,却不能将事情捅到明面上来,这样显得他很那啥。

“陛下,臣、臣有推荐的人选。”荀小将军吓的话都说不利索了,深吸了两口气才缓过来,“东郡太守曹孟德有勇有谋,臣以为可堪大任。”

虽然曹老板本人还在纠结,但是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兖州选不出比他更合适的州牧人选,除非从别处空降。

与其等兖州那些官联名推荐,不如他直接在天子面前提一句。

小皇帝无脑附和,“好,他当兖州牧。”

看这架势,好像接下来荀晔说一个名字他就能放出去一个州牧。

杨太傅终于忍无可忍,“陛下!”

“小将军稍等,朕先和太傅说几句。”小皇帝打了个激灵,二话不说拉着他们家太傅去屏风后面密谋,“太傅太傅,您先别生气,朕有自己的想法。”

朝廷已经不是那个能管大汉十三州的朝廷,他们在京城管不到地方,州牧的人选说白了他们选的也不算数。

让荀小将军来选就不一样了,不管选出来的是谁,只要经过小将军的手就肯定不会任由那人祸害百姓。

按照他们小将军的一贯作风,哪儿有战事他就会去哪儿,不管让他去哪儿当官他都不会在那儿待太长时间,但是他亲征之前肯定会提拔出靠谱的官员来治理地方,这不比朝廷费心劳力选人方便的多?

他这不是放权,好吧,他就是放权。

但是太傅自己说说,这样做是不是对百姓最好?

再说了,本来权力也不在他们手上,给荀小将军总比放给别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