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养殖场(第2/3页)

“乖宝,大姐姐又给你买新衣服喽!”陆春梅用手指轻轻刮了刮磊磊的小鼻子,笑道,“你呀,真是会投胎,卡着时间钻进你妈肚子里,一点苦日子都没赶上。”

磊磊咿咿呀呀地叫了起来,原来是瞧见了杨勇根走过来。杨勇根伸手一拍,磊磊便迫不及待地扑进了爸爸怀里。

“叔,户口都迁好了吧?”岳宁问道。

“办好了。”杨勇根点头答道。陆春梅一家和杨勇根,都曾在岳宁父女最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

小杨沟在山沟沟里,两家出来了,以后老家就难得回去了。元宝如今在这里读书虽暂无问题,但随着内地即将推行学籍管理,没有本地户口终究不便,刚出生的磊磊日后也将面临入学问题。所以,岳宁设法帮两家办理户口迁移。

好在这个年代农村户口转农村户口不算困难,两家最终落户在养殖场所在的村子。前一阵,杨勇根特意回了趟老家,将两家的户口资料全部调取过来,如今总算顺利完成手续。接下来,两家准备申请宅基地,建房定居,真正在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

“福根书记那边怎么说?他不打算出来吗?”岳宁又问。除了这两家人,岳宁最牵挂的便是福根书记。若不是福根书记当年关照,他们父女俩在西北还不知要吃多少苦头。

“福根哥说,小杨沟总得有个明白人儿管着,毕竟还有那么多乡亲留在那儿。他闺女考上市一中了,就盼着孩子能考上大学,小子读书也很争气。他决定留在山里,等孩子们以后读了中专或者大学,走出大山,他年纪大了再跟着一起出来。”杨勇根轻轻摸着孩子的脑袋,感慨道,“当年他本可以留在部队,却执意要求回小杨沟当书记,要是这会儿为了自己享福就抛下乡亲们……”

“那就尊重他的选择吧。”岳宁理解福根书记的决定。

磊磊本就是被汽车声吵醒的,这会儿被爸爸抱着,没一会儿便困意袭来,眼皮直打架。杨勇根轻轻拍打着,等孩子完全睡着,将她安置在婴儿车内。

“走,我们去后面看看。”杨勇根提议道。

岳宁和杨勇根一同穿过办公楼,楼间原本规划为绿化带的区域,如今已被叔婶们开垦成了菜地。岳宁忍不住提醒杨勇根:“叔啊,把绿化带改成菜地,倒还说得过去,可办公楼廊檐下挂那些腊味,您可不能由着春梅婶这么做。咱们这养殖场以后要做成样板,不仅和大学合作,还得和法国、港城的大企业打交道,养出来的鹅可是要销往法国和日本市场的。”

“那……”杨勇根挠了挠头。

“想想饲料厂的样子?人家可是内地第一家合资企业,管理得多规范。”岳宁进一步提醒道。

穿过菜地,后方两排崭新的鹅舍映入眼帘,这是专门用于鹅育肥的场所。待鹅生长到特定阶段,便会被关进这里,进行每日填饲。目前,鹅舍仅启用了一间的一个角落,十几个笼子里关养着不同品种的鹅和鸭。

所谓的法国鹅肝,其实是中文译名,准确来说应是肥肝,鹅肝和鸭肝经育肥后均可使用,其中又以朗德鹅的鹅肝在市场上价格最高。这家养殖场自然引进了朗德鹅,但考虑到未来走平价路线的需求,不可能全部采用朗德鹅。为了试验不同品种的养殖效果,卢教授找来了多个品种的鹅和鸭。

岳宁仔细翻看墙上的养殖记录本,又认真查看鹅舍内的情况,只见记录详尽完整,鹅舍也打扫得干净整洁。

“卢老师反复叮嘱,一定要严格按照要求操作,我一步都不敢马虎。”杨勇根说道,“至于那些腊肉,我确实没想到影响这么大。在咱们老家,虽说平日里难得吃上肉,但家家户户门口不都挂着几串蒜头、几串辣椒吗?”

岳宁笑了笑,说道:“您知道问题在哪儿就好。您现在可不是小杨沟的兽医兼屠夫杨勇根,也不是以前那个总被人喊‘傻根’的杨勇根了,您现在可是大富禽类养殖公司的杨总。”

“知道了。”杨勇根应道,“我中午杀了只鹅,咱去看看那鹅肝品质咋样?”

“鹅肝好不好,得尝过才知道。咱们先四处逛逛。”

从鹅舍出来,继续往前,一阵狗吠声传来。只见三只土狗正冲着岳宁大声吠叫,杨勇根赶忙出声制止。被主人一喊,三条狗立刻摇着尾巴跟了上来。前方是一片圈起来的宽阔水面,数十只鹅悠然地浮在水面上;岸边是一大片绿油油的草地,种植着苜蓿草,不少鹅在草地上悠闲踱步、觅食。

“整体都不错,就是……”岳宁话未说完。

“我明白了,明白了!以后不仅要把养殖的实质工作做好,门面形象也得重视起来。我以后也不让春梅在办公楼门口带磊磊了。”杨勇根连忙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