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三合一】需要从多久之前,就开始布局?(第6/7页)

那些人的手实在伸得太长了。

前朝后宫,宫妃皇嗣,他们胆大包天,任何人都敢谋害。

一旦成功,利益巨大,翻看史书,历史的曾经历历在目。

即便冒着抄家灭族的风险,也有无数人前赴后继,就是为了至高无上的权柄。

想起曾经周宜妃的病症,想起虚弱胆怯的孩子,景华琰怒火中烧。

可这一切,都被他自己慢慢压了下来。

这份情绪,他不能带给姜云冉。

让她陪着自己一起担忧,一起生气,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还会增添烦忧。

因此,景华琰此刻只是先逗了姜云冉一句,才说:“周宜妃同朕说,韩才人告知她明宣出生之前就中了毒,孩子年幼,已无法根治。”

说到这里,景华琰长叹一声:“当日你不肯告诉我,一是周宜妃想要带着明宣出宫,让你守口如瓶,并谋划了昨日之事,一是怕我伤心难过吧。”

姜云冉沉默了。

景华琰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说:“我是难过,可既然宜妃已经做出了选择,为了明宣好,我也认为他应该出宫医治。”

“太医虽然医术精湛,但多是世代行医,侍奉宫中,他们见的病例并不算多,对于明宣这样的病症束手无策。”

“我也询问了孙医正。”

姜云冉认真听他说。

景华琰道:“孙医正的确见多识广,但他也没有见过明宣的病症,不过他知晓不少坊间名医,已经拟了单子交给仪鸾卫,让他们一路护送宜妃和明宣出宫寻医。”

其实此番行事,最终的目的,并非是寻医问药。

不过是周宜妃主动放弃了一切未来,换来了景明宣的平安。

离开皇宫,远离是非,即便还是没办法治好病症,但她们身边再也不会有危险。

姜云冉呼了口气:“这就好。”

景华琰看着她平静的侧脸,说:“下狱之后,韩才人守口如瓶,一句话不愿意多说。”

姜云冉眸色微闪,她抬眸看向景华琰,见他目光沉沉,正平静而温柔看着她。

不询问,不质疑,也不冷漠。

他等待她告诉他真相。

关于韩才人的猜测,两人之前多少有了苗头,不过更深的东西挖掘不出,只能暂时搁置。

昨日只有姜云冉同韩才人有所接触,若真有什么线索,只有姜云冉知晓。

对于此,姜云冉没有什么可隐瞒的。

她只是仔细回忆,便把韩才人所言一字一句重复出来。

说到最后,姜云冉也是叹了口气。

“我完全没想到,那些人手腕这么深,这么久,韩才人今年已经二十有二,她入宫八年,成为宫妃两年……”

姜云冉看向景华琰:“需要从多久之前,就开始布局?”

当然,若是从阮忠良五岁时算起,那时间便更早了,将近跨越三十几个年月。

那时候,甚至还是景华琰皇祖父在位。

景华琰垂下眼眸,他道:“如此说来,当时毒害徐德妃案的王黄门、后来谋害吴裕妃的柔羽,乃至现在的韩才人。”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他们全部都是孤儿。

虽然籍贯不同,年龄不同,但最终都汇聚在宫中才,成为那人可以操控的棋子。

姜云冉微微蹙起眉头。

各地赡养孤儿的慈养堂,是朝廷的恩泽,也是对百姓的兜底,让百姓们不至于日夜忧心。

担心自己不在,孩子无依无靠,担心年迈无子,孤独死去。

慈养堂其实是一种安抚。

也是一桩善举。

从大楚第一座慈养堂设立之后,无数孤儿流入宫闱,获得了安身立命的能力和机会。

姜云冉身边就有莺歌。

小姑娘虽然是孤儿,但她开朗活泼,与人友善,宫中那些同样出身的哥哥姐姐们,对她多有关照。

他们自成一派,彼此之间的信任和亲近尤甚。

姜云冉若有所思:“陛下,你说柔羽和韩才人这些人,有什么特点呢?”

特地培养出来的“死士”,肯定跟寻常宫人不同。

而韩才人也与柔羽不同。

柔羽明显就是棋子,但韩才人可能因为容貌出众,所以她被寄予厚望。

她身上的“人性”更显著,没那么唯命是从。

所以即便被逼着“杀害”大皇子,韩才人也没有下死手,她闹那一场事端,也并非为了同姜云冉诉说自己的清白。

她是想要进慎刑司。

也就是说,慎刑司是安全的。

她不是彻彻底底的死士,她想要濒死求生。

因为在这多年时光里,韩才人从来没有做过一件坏事。

无论她究竟发没发现那个襁褓之中的不是大皇子,她都没有真正伤害他。

光凭这一点,韩才人都能获得活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