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陛下,瞧着姜选侍似是哭过。【一更+二更】(第4/5页)

“我的妆容可有异常?”

青黛摇头:“无妨,小主放心。”

姜云冉这才松了口气。

青黛偷偷看了一眼手里的荷包,有些惊诧:“小主,是一锭金子。”

“先收好。”

姜云冉说着,脸上重新挂出恭敬淡漠的表情,慢慢回到了百禧楼。

景华琰依旧坐在那,他背对着姜云冉,慢条斯理吃茶。

梁三泰躬身道:“陛下,瞧着姜选侍似是哭过。”

旁人看不出,梁三泰眼睛可尖。

这么多年,他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早就练就出火眼金睛。

景华琰淡淡瞥他一眼。

梁三泰就笑眯眯打了一下自己的脸:“是小的多嘴。”

今日这一场大戏,唱得很折磨人。

姜云冉这么好的耐心,看到最后都有些烦躁了。

更何况是前头年迈的太妃们了。

在午宴之前,景华琰就直接离席,回乾元宫处理政事了。

午膳刚过,德太妃和淑太妃就联袂告退了,又过了两刻,年长的几位王妃也都告退离宫。

百禧楼一下子走了一半人。

宫宴时常如此,又并非三节两寿,仁慧太后便也没有生气,一边吃瓜子,一边同皇贵太妃聊天。

“子轩刚成婚,如今过得如何?”

子轩是皇贵太妃所生的三皇子礼亲王,年初刚成婚,娶的是皇贵太妃的堂侄女,也是沈氏女。

当年大事动荡,以致恭肃皇后重病不治,沈氏宗系就此没落。

幸亏皇贵太妃这一系旁支稳重,靠着皇贵太妃和景华琰,重新立了起来,如今皇贵太妃的亲弟是沈氏一族的新族长,重新把沈氏立了起来。

虽说时日尚短,力有不逮,靠着皇帝母族的名声,沈氏到底在京中不容小觑。

去岁给礼亲王议婚时,景华琰直接下旨,让皇贵太妃和礼亲王自己选。

选来选去,最后选的是沈氏*旁系嫡女,仔细论起来,也算是景华琰的表妹。

这位礼王妃温柔娴静,文采出众,在京中颇有盛名。

若非姚氏同沈氏不对付,否则仁慧太后都想娶她成为自己的儿媳。

“年轻人,总是意气用事,”皇贵太妃叹了口气,“王妃那样好的性子,也总是同子轩置气,隔三差五就入宫哭诉。”

“年轻人嘛,你多劝一劝。”

皇贵太妃无不羡慕:“姐姐也知晓,子轩那孩子不懂事,差事做不好,书读得也不行,整日里游手好闲,愧对陛下对他的期盼。”

“还是姐姐舒心,子成那般听话懂事,如今在朝堂上颇有声名,不叫姐姐操心。”

仁慧太后淡淡一笑:“他性子太乖了,不懂变通,也不够聪明,皇帝叫他去查户部账簿,他就一根筋去查,被人上了多少弹劾奏折,还不知道呢。”

“若非皇帝心疼弟弟,叫我去劝一劝他,这事都要闹大。”

两个人声音很轻,距离姜云冉又很远,本来姜云冉应该是听不清的。

但她专注听两人说话,隐隐约约还是听了几句。

如此说来,这两位同景华琰年岁相当的皇叔,各有各的优点,也各有各的缺点。

到底是亲生母亲,最关心的还是自己的儿子。

而那位坐拥天下的皇帝陛下,才是真正的孤家寡人。

就在这时,皇贵太妃问:“姐姐,子成成亲过了一年吧?怎么王妃还无动静?”

仁慧太后不知面色如何,听声音倒是不慌不忙。

“倒是不急,他近来都要住在户部,如何还有功夫回王府?王妃也体谅,只精心照顾,并不多言。”

皇贵太妃叹了口气:“孩子都是好孩子,就是子嗣上的事……”

仁慧太后似乎也跟着叹了口气。

“是啊,我最发愁这个。”

两个人都不说话了。

姜云冉垂下眼眸,觉得很有意思。

天家生来金尊玉贵,又有太医院悉心侍奉,可一个个都子嗣艰难,生孩子仿佛比登天还难。

真有趣啊。

姜云冉喝了三杯茶,吃了一碟香酥花生,又尝了两块绿豆糕,最后腰都坐麻了,折子戏才结束。

仁慧太后宣布散场,姜云冉明显看到所有人都露出放松的神情。

可算是结束了。

姚贵妃除了早起认错,就再无一言,待及此时才起身,对仁慧太后道:“是臣妾思虑不周,想着把大戏安排妥当,热热闹闹多唱一会儿,没想到却如此熬人。”

当着外人的面,仁慧太后没有给她难堪。

“你还年轻,第一次办这样隆重的宴席,自然没有经验,”仁慧太后道,“以后熟悉了,便好了。”

说着话,她领着众人走了。

步辇慢悠悠,姚贵妃送仁慧太后和永宁长公主回寿康宫。

她扶着仁慧太后下步辇,轻声细语:“太后娘娘好生休息,臣妾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