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第3/4页)

说来有趣,这里面还有俞明德和范家的大郎。

他们都年轻力壮的,琐事也有其他人忙碌,就是想推拒也寻不出好借口。

混在一众魏家的亲戚里,他们二人多少有些不出众。俞明德还好些,他家中在市井门户里还算富庶,与同窗交际,都是从容如常。

而且这些人里,真正可以说高门显贵的也就是魏观和冯少骥,其他人说句难听话,只是身家清白,大多还要寄居人下。真比较起来,俞明德未必逊色,尤其是他样貌更清隽冷感。

范家大郎就惨了,他一见到冯少骥这边有这么多仆从,那呼奴唤婢的做派,连昂贵的绸布都可以如废纸般随意铺在草地上,草上有露珠,往上一铺绸就湿了,还会沾上泥土,几乎算废了,这样大的手笔,直叫他心慌。

他是半点不擅长蹴鞠,因为一心苦读,任何玩乐都不沾边。可心底畏惧对方的气派,不敢拒绝,只好赶鸭子上架了,但依旧紧张得手脚不知如何放才是。

元娘和徐承儿她们早回到棚子里坐着,她们没有对面那么豪奢,只是简单的在案几边上铺了个草席子,上面再放个蒲团供自己坐。

元娘坐在自己家那块,边上一个案几是王婆婆和岑娘子,她本是和犀郎共用一个案几的,但是犀郎被窦家兄长请走了,于是徐承儿堂而皇之霸占。

有热闹看,两个人的目光自然是不离冯少骥那边的方向。

等看到魏观和文修的时候,更是目不转睛。

徐承儿挽着元娘的手,凑近她耳边,小声说了什么,把元娘逗得直笑,“你真促狭!”

徐承儿可不觉得有什么,她掩了掩笑意,认真嫌弃道:“本来就是,那范三娘总想把她那呆头呆脑的大哥塞给你,你自己看,与你多不相衬呐。

“他若只是苦读书,行事呆愣些就算了,结果在那些人里头束手束脚,这也罢了,也不是人人都长袖善舞的。但他见到人家郎君过来,纵然结巴还要讨好。说清正也没有,说钻营还愚笨,我瞧他必不会有大出息。”

末了,徐承儿还愤愤不平加了句,“还不如范三娘呢,她好歹够聪明。哼,就因着是女子,得给远不如她的兄长做踏脚石,你是不知道,我听闻范家姐妹常常要熬夜做活,就连油灯都舍不得点,坐在他屋子外边的阶上编络子剪纸。”

徐承儿因为二婶母一家,最讨厌动不动拿作践女儿来帮儿子的事。

元娘虽然也觉得可怜,但她看得要更深切一些。

“世情如此,范家姐妹若想出头,搏一个好点的出身,最能指望的也只是范家大郎了。若他可以高中,全家受益,一荣俱荣。以范三娘的通透聪明,她做活时应当不会觉得苦。”

因着好歹有个盼头。

只有范家大郎高中,她的地位才能水涨船高,有好婚事,享锦衣玉食,比俞莲香还要受人恭维。

至于其他范家姐妹是不是如此,就不清楚了。

元娘在王婆婆的教导下,看问题渐渐和从前有所不同。

徐承儿反过来一琢磨,好像的确如此,应道:“你说的对。”

但她弟弟太小,而且爹娘阿翁疼爱,家底殷实,对此没有什么感悟,只是随口应了下而已,断不可能和范三娘感同身受。

而且也未及讨论太多,对面才刚把三丈高的竹竿竖起来,俞莲香就带着其他几个范家小娘子,过来拉元娘和徐承儿过去她们那边。

一路上遮遮掩掩的,元娘猜了很多呢,结果没想到一坐下,俞莲香左右张望半日,凑过来低声私语道:“正好对面蹴鞠,我们拿他们赌一赌吧!”

这主意是俞莲香提的,她主动要求做庄。

赌的规矩也很简单,可以压某一个人蹴鞠能进最多,压对了可以获得五倍赌资,或者是压两边队伍谁能赢,对了的人能本钱翻倍。

范大娘和范二娘都从指缝里抠出五文钱压自家大哥进的最多,范三娘则是把钱囊里的二十文全都取出来,选择冯少骥的队伍能赢。有趣的是,范大郎在魏观的队伍里。

徐承儿果断压了文修进最多,元娘压魏观进最多。

因为感觉人不够多不热闹,俞莲香还去把窦二娘给强拉了过来。说起来这是闺中小娘子们的解闷玩乐,窦二娘是和离之身,本是不愿掺和的,奈何抵不过俞莲香的求闹。

窦二娘自来好脾性,想着不应让俞莲香这个做庄的人亏了,目光略过那些壮硕的郎君,干脆压了看起来最笨手笨脚的范家大郎。

她手里捏着嫁妆,名下有间铺子,日日生财,窦老员外因为心疼女儿的际遇,更是时常贴补。故而窦二娘手头银钱颇丰,索性压了两百文,只当是给亲家妹妹点买香糖果子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