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第3/4页)
孙令耀瞧着陈括苍的屋子欲言又止,他都想说不如你举家搬去我那住好了,我家的宅子大,多拨一个院子出来易如反掌。但是他深知陈括苍的脾性,这话说出来定然是得不到好脸色的,故而又咽下去。
他迟疑了好半日,最后只勉强评道:“这屋子和括苍你一样,都是简洁疏朗的模样。”
他夸得实在牵强。
因为坐也没处坐,站也总嫌挤,孙令耀干脆到院子里和陈括苍一块坐着了,石桌上放了个小炉子,陶壶里的熟水咕噜咕噜冒泡,边上是叶片渐渐有些发枯的桑树。
王婆婆是很勤快的人,万贯到家里以后怕被嫌弃,更是勤勉,庭院是扫了又扫,但是到了秋日不可避免还是会有几片残叶,甚至枯黄的叶子正在落下。
孙令耀看着翩翩落下的枯叶,忍不住胸腔填满诗兴,大声叹道:“唉,秋日悲凉,括苍,不如我们作诗吧!”
“我不会。”
“哦。”
陈括苍吹着庭院里的冷风,生嫩的脸颊有些被吹伤的泛红,因而语气淡淡。
孙令耀对他的简洁冷淡似乎已经习以为常,半点不计较。
孙令耀甚至主动找补,“也是,现在作诗就只能做打油诗,学堂都没上几年呢。”
他也不嫌弃陈括苍话少,自顾自的说道:“我以为你天资聪颖,什么都会呢,老师教的文章你一听就会,几乎都过目不忘,作诗也当天赋异禀,没想到你竟有不会的。”
元娘坐在王婆婆屋前的门槛上玩弄小花,用衣带逗得小花原地转圈追赶,她倒也未故意听,但总归是一字不落进了元娘的耳朵。
她忍不住为弟弟辩解,“他才开蒙没多久呢。”
孙令耀也只是一时感慨,他其实十分推崇陈括苍,否则也不会眼巴巴跑到人家家里,与其交好。他就是觉得陈括苍与学堂中其他人不同,很*沉稳,但也不全是沉稳,是岁月沉淀的内敛,靠近陈括苍心里容易觉得安心。
哪怕陈括苍明明比自己要小。
可孙令耀总觉得陈括苍身上有种天塌了有他撑着的可靠,与学堂其他的为了自己家的钱财而巴结或暗地里仇视的人都不同。
他越冷淡,孙令耀越心安。
所以他对元娘的话表现出了极大的认可,“是极是极,若是括苍多学几年,做出的诗必定极好。”
不……
陈括苍在心里认真推拒,他敢走科举,是因为进士科内容历经改革,如今只需专心钻研时务策论,苦读典籍熟背墨义,不像从前还需要考诗赋。
对于诗赋,自己几斤几两,陈括苍心知肚明。
在现代,他上了年纪以后,周遭的同龄人都琢磨起打油诗,争先恐后出书。
他……
倒是真的背了许多诗词和赏析,但那样狗屁不通的打油诗写出来,若是叫人瞧见,只怕他死了都能丢脸到被气活。所以,在察觉自己大限将至时,他最急着做的事,就是把那些不断背诗文不断尝试后,写出来的不堪入耳的诗稿全给烧了。
因为生前位高权重,他这一反常的举动,导致死后家里被查了个底掉。
所幸,他做事从不缺漏,就连日记中的随笔诗文都给撕了个干净,谅他们什么也查不出,这才安心瞑目。
但也叫他就此认清了自己没有写诗的天赋,纵然这辈子再蹉跎几十年,也是成不了诗坛大家的。
然而他否认的话还未说出口,就被元娘和孙令耀的热情激烈的讨论给打断了。
“我也觉得,以犀郎的聪慧,来日必定比肩诗仙!”
她开蒙时日尚浅,目前只知道李白和杜甫。
孙令耀也不觉得夸大,甚至道:“还得是连中三元的诗仙,亘古未有的贤才!”
……
纵使陈括苍自认上了年纪,心无波澜,听了她俩的话,都不禁要汗颜了。
他明智的选择了沉默,这时候越是插话,他们便越是要辩驳自己是对的,只会夸得更加一发不可收拾。
所幸,二人说着说着便偏了题。
“你既然是扬州府豪商家中独子,怎么来了汴京?”
“算命的说我命中有劫,得在汴京养到及冠才能化解。我爹是靠神仙入梦授酒方发的家,对此深信不疑,自然就把我送到汴京外祖家了。
“不过……其实还有个缘故,外人我通常不说的。”
“什么缘故?”元娘好奇问道。
“你不知道,在汴京中举可比在扬州府容易多了,我爹多少存了这个心思,叫我在汴京待满七年,到时就能在汴京考举人。若是我十几二十许的年纪能中举,也不失为人杰英才了。”
……
他真是一点不落的和元娘说了。
明明是来做客,想要与陈括苍交好的,哪知道最后却和元娘相谈甚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