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第4/5页)

元娘当即眼前一亮,拉着徐承儿准备一同进宅子喝汤。元娘想正正好呢,今日天冷,承儿姐姐的手牵着泛冰,喝碗热腾腾的甘豆汤,身子肯定能暖和起来。

王婆婆为了方便元娘进去,特意把门给打开了,她看见徐承儿,怕人家多想,语气和缓了些,试图打圆场,她热切道:“承儿啊,方才我是说元娘,不是说你,你大方稳重,巷子里人人都是夸的。”

事实证明,王婆婆和陈元娘的确是亲祖孙,本质上都很懂得夸人,更通晓人情。

徐承儿都被夸红了脸,只敢不停的说您过誉了。

徐承儿和元娘进去把整个罐子都放在锅里闷着,以此维持温度的甘豆汤提了起来,分着喝了,刚好剩下两碗多三碗的量。

喝完以后,身上果然暖呼呼的。

就是甘豆汤其实不算很好喝,元娘觉得自己的嘴在汴京的短短时日内被喂刁了。

竟然也能说甜滋滋的汤水不好喝了!

但确实一般,就是黑豆熬出来的味道,她兴许不大喜欢黑豆,但加了甘草,味道甘甜,总的也不算难喝。

元娘有些想喝渴水了,特别是荔枝膏点水泡出来的,那味道酸甜辛辣,喝得人全身发颤,能直接精神起来。

*

她没想到第二日自己就喝上了。

因为王婆婆趁着相国寺的开放日,去买铺子所需的一应灶具了,林林总总花了足有七八贯,和铁相关的东西总是不便宜的。

元娘当时就主动请缨,把话说得可好听了,愣是让王婆婆同意带她一块。

为了奖赏勤勉自觉的孙女,喝一碗渴水不过分吧?

买一包蜜饯不过分吧?

来一斤包甜的橘不过分吧?

吃一个别人家做的油饼不过分吧?

好的,过分了。

元娘在王婆婆的眼刀中,决定从此洗心革面,安分守己,直到归家。

但今日依然是个丰收的好日子!

她提着自己的几个小纸包,还有阿奶买的一些灶具,心情愉悦,简直想哼曲子,奈何自己一首都不会,真叫人扼腕。

若是有时机,她真想和徐承儿一块去勾栏瓦舍,见识见识。承儿姐姐说那儿什么都有,杂剧、小唱、傀儡戏、评书、散乐等等,特别多,有些甚至被接入宫中表演,回来后则会挂出“御前”的牌子,极好认。

但瓦子的好处可不止这些表演,甚至有卖吃的喝的,乃至衣衫首饰等等,最不可缺的还有占卜算命。

徐承儿说州西瓦子有个新来的张术士,据说算卦很准,一卦只收一百文,比起那些名声鹊起,专给王公算卦,一卦上百乃至上千贯的术士,一百文委实低廉。

她被说的,也有点动心。

只是她的小钱袋子里拢共就剩下三十八文,一百文怕要攒很久,而攒那么久的铜钱,一口气花出去就为了算卦,就算算得很好,她也有可能心疼得晚上睡不着觉。

真叫人纠结。

但她没纠结太久,因为回去以后,阿奶拿着新灶具就开始大展身手,做了不少好吃的。

既是要卖予客人的,自然一开始就都得好吃,不能卖了人以后,人家说不好吃才不做,那不是伤了声誉么?

不论是因何缘故,总之元娘吃得很开怀。

几乎都是她没吃过的东西。

特别是肉鲊!

天爷啊,那是她吃过最好吃的肉!

肉的话就是寻常猪肉,这道菜其实用羊肉最佳,但阿奶嫌羊肉贵,所以焯猪肉时加了点姜、葱、酒去腥臊味。主要是后面调出来的酱汁好吃,放了一碗好醋,四钱盐,花椒过油煸炸,最后又酸又麻,回味时带着砂仁等香料的香。

别说沾肉了,就是沾生蔬都香。

特别下饭,尤其天渐冷了,吃完舌头发麻,气血上涌,脸通红泛着热。

“冬日一定得卖这个!”元娘道,“太好吃了!”

而且做法还简单。

旁边的岑娘子和陈括苍都点头,十分认可。

王婆婆还做了几道,都让她们试。

其中,争议最大的就是糟鸡,腌好后从酒糟里取出来,放在竹漏勺上,舀起铁锅里的滚水,反复浇上去,直到糟鸡被烫得热气腾腾,肉冻化作晶莹汁水。

咬一口,先是满嘴酒香,之后才是认真品尝口感不腻不柴的鸡肉。

对此,元娘表现出了极大的喜爱,陈括苍觉得一般,岑娘子十分不喜,因为她从不沾酒,甚为排斥。

至于王婆婆嘛,她既做了,自然是自己爱吃的。

这下就难以判断了。

而且……

元娘肚子里没油水,容易吃什么都喜欢,至少王婆婆至今没见过有什么是元娘不爱吃的。她有时候觉得元娘这孩子机灵、一肚子小聪明不好管,有时又觉得真是上天馈赠,好养活又贴心,叫她心软得一塌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