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带着老婆去平叛

楚翊留下当地总督、巡抚、知府等人急递而来的奏疏,挥手道:“辛苦了,你回兵部衙门吧。”

待那主事退下,他看向屏风上的窟窿,声音倏然温柔:“手没扎着吧?”

“好疼,你给我揉揉。”叶星辞闪出残破的屏风,笑着伸出手。

楚翊轻揉那泛红的指节,放在嘴边呵气,神情微恼:“楚献忠胆敢妄为,一是欺我年轻,赌我手腕不硬。二是,他咬准边军军需缩减,于是派出部下扮成马匪,试探我的底线。一旦让步,他会得寸进尺。”

“你的底线我都没探,他倒敢探!”叶星辞怒目切齿,“气死我了,得治一治他!”

“你有良方?”楚翊眯起眼笑。

叶星辞一拧腰坐进男人怀里,抱起双臂,审慎地思索。感觉屁股下有点硌得慌,他若无其事地往前出溜一段,继续沉思。

半晌,他有条不紊道:“先不撕破脸,继续叫楚献忠剿匪,限期十日将那数百马匪生擒,押送至鹰嘴关发落。送还掠夺的女子、粮食,赔偿百姓的损失,修筑损毁的堑壕。今年该进贡的马匹、牛羊,一根毛都不能少,而且现在就要!就对他说:朝廷没有体谅你的必要,你既归顺称臣,就该为君父着想,哪有君父为你着想的道理。”

楚翊沉沉地点头:“对付这种强必寇盗,弱而卑伏的人,一步也不能退。硬碰硬,或许打不起来。退一步,战事必近一步。”

次日,朝廷的两道旨意——限期剿匪,即日纳贡,飞递塞北。十多日后,传来回音。

对于剿匪,楚献忠称会做,但需要时间。少则三月,多则半载。对于纳贡,一个字:难。两个字:没钱。三个字:别逼我。

朝廷又发旨意,召见楚献忠。楚献忠托病不来,也不派儿子来。

两番交涉,耗了近一个月,转眼已是末伏。暑气消减,早晚凉爽了,早朝时站位密集的百官不再汗流浃背。

不过,楚翊紧攥的手掌依然密布汗水,那里攥着国之气运。他独坐一椅,聆听诸臣对楚献忠的见解。在几道求稳求安的声音过后,他握住扶手,掷地有声,像在棉花上扎了一刀:

“半步也不退。调兵,调粮,备战!”

御座上的小皇帝点点头,眼中的怯意化作决意。主战之臣群声附和。

表了决心后,楚翊的语气有所缓和:“当然,打不起来最好,我亲自去和楚献忠交涉。若战,必须速战,一战定胜负。一旦久战,陷入胶着,南边恐怕就要有所动作。我们无法承受两线作战,那会耗尽国力。所以,在南齐有所反应前,就要彻底压制楚献忠。”

“王爷睿智果敢。”吴正英率先肯定他的决策,同时担忧,“一旦南齐得知我们在塞北用兵,就算不大举进攻,也会借机夺取流岩城。”

“我考虑到了这种可能性,但我断定,齐帝不敢。”楚翊坚毅的目光扫过群臣,口吻略带揶揄,“大家可能也听说了,前几个月他啃骨头差点噎死。他本就畏战惧死,一心求仙问道。经此一事,更加贪生,绝不会冒险。”

见当女婿的公然奚落岳丈,有的官员面露笑意。

坊间传言九爷惧内,回去恐怕要被公主骂了。他们不知道,九爷哪有心理负担,人家娶的是带把儿的假公主。

早朝过后,朝廷做出决策:增兵调粮。鹰嘴关现有三万守军,再调增三万。相邻州府立刻征召民夫,调运粮草,按战时用度备两个月。

散朝后,楚翊在光启殿与政事堂几位重臣合议细节时,兵部侍郎提议,应从南境调一些打过仗的将领。西北太平十几年,将士缺乏实战经验,曾追随先皇亲征的将领又大多年迈。

楚翊却说,都一样,楚献忠的兵马也没经验。昌齐边境的一兵一卒都不能动,否则就是撅起屁股引诱人家来打。

说完这个比喻,他不知想到什么,耳朵莫名的红了。

得知即将奔赴塞北,或与楚献忠较量一场,小五“呜呼”一声,翻着跟头去收拾行囊,连夜磨枪,要以侍从身份相随。

出乎意料,四舅也欲跟随。

楚翊追问原由,他坦然:“我是个秀才,只能做王府的代长史。我想,跟着你混点功劳苦劳,你这不就有正当理由给我转正了嘛。”

楚翊同意了,但告诉四舅,不能带着小相好听荷。

四舅急了:“你都能带相好,我不能?!”

楚翊笑道:“我的相好是男的。”

“我让听荷也穿男装,当我的书童。”

“一眼小姑娘。”

“哪只眼看的?”四舅怪笑着调侃,“你老婆穿女装,你都看不出来是男的,你那眼都不如肚脐眼!”

楚翊眨了眨两个“肚脐眼”,想不出反驳之词,默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