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军国大事,皆决于朕……(第2/2页)

一直到外头的动静彻底平息,绝大多数被关在太庙旁边殿宇里的朝臣,都不知道外头发生了些什么,只能茫然听着隐约传进来的打斗声。

……

阳安长公主被带到霍翎面前时,表现得还算镇定。

她穿着长公主的礼服,脸上妆容完整,见到霍翎时,恭恭敬敬行了一礼,礼数周全:“阳安给太后见礼。”

霍翎没有再像以前那样给她赐座,只是略抬了抬手,示意她免礼。

“在乐平与你之间,我一向更喜爱你,觉着你比乐平更有主见。如今想来,倒也不算是看错人。”

阳安长公主道:“太后对我的关照,我一直铭记在心,事已至此,阳安无颜为自己做任何辩解,只有一件事。

“大姐姐一向不喜朝堂纷扰,我曾拜托大姐姐帮忙打了一些掩护,

但整件事情,她从头到尾都没有牵扯其中,更是毫不知情。

“还望太后看在大姐姐也叫您一声母后的份上,能够不迁怒于她。”

霍翎道:“乐平若是毫不知情,我自然不会迁怒。”

“还有我母妃……”阳安长公主咬紧了唇,跪下祈求,“母妃上了年纪,就喜欢吃斋念佛,极少过问俗务,她的身子也是越发不好了。阳安不孝,愧对太后的教导,也愧对母妃的养育。”

“也罢。”霍翎看着阳安,突然问道,“想不想进太庙祭拜你父皇?”

阳安先是一愣,脑海里跳出的第一个念头是“太庙不允许公主进入”,但只是一瞬,她的想法就改变了。

“想。”

在太庙兵谏的事情都做了,进太庙祭拜又算得了什么呢。

霍翎看向一旁的无锋:“带长公主去太庙。”

再次响起的殿门开合声,让季衔山以为是霍翎去而复返。

他回头去看,才发现来人是阳安。

季衔山下意识想要说些什么,但最终他还是什么都没说,只是默默抽出三炷香递给阳安。

阳安接过点燃,插进香炉。

袅袅烟雾升腾而起,阳安别开脸,已是泪如雨下。

***

朝臣一直被拦在太庙旁边的宫殿里。

宫殿外头围满了禁卫。

这些禁卫没有对朝臣做什么,还给他们备了充足的点心茶水,却也不允许朝臣踏出宫殿半步。

众人心里糊涂,下意识想要找那些消息灵通的人去打听消息。

结果扭头找了半天,发现丁景焕、邱鸿振、无锋、郑新觉这些太后心腹不知何时都悄然离开了。

最后他们只能找到官职最高的陆杭去打听消息。

结果陆杭老神在在地坐着,该吃吃该喝喝,仿佛半点儿不受外界那些动静的影响。

看到下属和同僚来找他打听消息,他还劝大家赶紧用些东西,都在太庙外站了半天了,难道大家都不饿不渴的吗。

等到天色渐暗,外头的禁卫才给朝臣放行,让他们乘坐马车回府。

接下来数日,京中禁卫调动频频,城中防守也变得外松内紧。

不少朝臣上书请求进宫面圣,皆被驳回。

还有朝臣试图去丁景焕、邱鸿振等人的家中打听情况,结果一问才知,这些人自从太庙祭祖之后,就再也没有回过府邸,连家中人也不知道他们在忙些什么。

一直到太庙祭祖结束后的第十日,也就是每旬一次的大朝会。

因为宫中并未传出任何要取消大朝会的通知,满朝文武早早起身,穿戴整齐前往皇宫,走进金銮殿。

然后,满朝文武都看到,在内侍宫人的簇拥下,太后独自一人走进了金銮殿。而龙椅之上,空无一人。

就在朝臣面面相觑之际,霍翎开口:“皇帝病重,不得见风,太医说了要安心静养,朝臣不许用国事烦扰。从此以后,军国大事,皆呈至兴泰殿,决于朕之手。”

“阳安长公主,先帝二公主,自愿前往皇家道观为国祈福,念其心诚,封为护国长公主。”

不等朝臣开始窃窃私语,崔弘益出列宣旨——

诚郡王,肃郡王,詹楚,涉嫌谋逆,满门抄斩,即刻执行。

光禄寺卿季青忠,鸿胪寺少卿季青策,工部右侍郎齐殷……利用职务之便协助谋逆,判斩立决。

除了这些人之外,还有包括工部尚书陈浩言,翰林院掌院江唐在内的十余位高官重臣,皆上书致仕,从此退出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