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婚事。
太后与陛下这对至尊母子相差二十岁,太后刚过完自己的三十六岁千秋,不到一个月,陛下也满了十六岁。
民间男子多是在十七八岁开始议亲,但皇家子弟多半会提前一些。
尤其是天子大婚,需要提前筹备和置办的东西可不少,更是得早早准备起来。
在陛下过了十六岁生辰后,众人的目光都下意识落在了皇宫里,落在了皇后这个位置上。
其实私底下有一些人认为,太后可能会拖延陛下的议亲和大婚时间。
毕竟先帝的遗诏又不是什么秘密。
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那句“新帝大婚之前,军国大事,兼取皇太后处分”呢。
也有一些人认为,直接拖延议亲和大婚时间,手段未免太简单粗暴了。
以太后娘娘的强势,怕是会干涉皇后人选,说不定会挑选一位出身太后党的女子作为皇后。
插手天子后宫,让皇后在太后和天子之间进行调和,也是屡见不鲜的一种手段了。
在这个节骨眼上,宁信大长公主病了。
宁信大长公主是先帝一母同胞的亲妹妹,这些年里她鲜少过问朝政,但无论是在宗室那边,还是在霍翎面前,宁信大长公主都很说得上话。
听说宁信大长公主得了急病,霍翎连忙点了两名太医,命太医去一趟大长公主府。
等太医回宫,霍翎还亲自过问了一番病情,又赐下不少对症的滋补品。
几天后,许时渡代母亲进宫谢恩。
霍翎握着许时渡冰凉的手掌:“你看上去憔悴了许多。”
许时渡道:“原本应该早些进宫谢恩的,但这几天都在忙着侍疾,就耽搁了下来。”
霍翎道:“你我之间,不必讲究这些虚礼。宁信身体可大安了?”
许时渡眼眶微红:“这回是熬过来了,不过还得好好调养一段时间才能下地。”
“那我就放心了。”霍翎道,“怎么不带阿琢进宫,我都好些天没见她了。”
提到自己的女儿,许时渡转忧为喜:“她啊,这些天都住在大长公主府里,侍起疾来比我们这几个做儿女的都用心。
“我娘今儿说躺在床上闷得慌,她就寻摸来了新上市的话本,非要亲自念给我娘听,把我娘哄得眉开眼笑,舍不得放她离开。”
霍翎夸道:“阿琢被你养得可真好。”
“我家阿琢就是寻常资质,你才是真的会养孩子。现在谁见了陛下,不得夸上一声风姿端雅。”
“儿子哪里能有闺女贴心,我就没有你那么好的福气,能有一个阿琢这样的乖女儿。”
许时渡心中微微一动,顺着霍翎的话试探道:“陛下也到了可以娶妻的年纪。没有乖女儿,讨个好儿媳,也是一样的。”
霍翎笑道:“你这话说到了我的心坎上。”
前几日为了方便侍疾,许时渡都是住在大长公主府,但今天她从皇宫出来后,直接命车夫送她回陆府。
陆淮下衙看到她还有些诧异:“岳母身体好转了?我原本还说过几日再去接你和阿琢。”
许时渡拉着丈夫坐下:“我今儿进了趟宫,娘娘与我说起了阿琢。”
许时渡将霍翎提到陆琢时说的那几句话都复述了一遍。
陆淮问:“娘娘真这么说?”
许时渡颔首:“我听娘娘的话音,似乎是有立阿琢为皇后的打算。”
陆淮心中五味杂陈,既有高兴,也有忧虑。
陛下是太后娘娘一手抚养长大的孩子,才貌品性那都是有目共睹的好。
而且就算是以陆家的地位,也不能清高地说自己看不上皇后之位。
自己的女儿能被太后看中,也是对陆家教养的认可。
只是,陆家在朝堂上一向喜欢明哲保身。
从太后娘娘这几年来的种种动向政策,不难看出,太后娘娘没有主动归还朝政的打算。
想要让太后还政,陛下亲政,绝对不是一件容易事。
陆家本就处于风口浪尖之中,要是女儿再成为皇后,牵扯就更深了。
与陆淮相比,许时渡的想法则更简单些:“阿琢眼光高,平日里结交朋友,不看重家世,更看重相貌。
“陛下是一众同龄人里生得最好的,她从小就喜欢跟在陛下身后跑,每次我进宫,她也吵着要一起进宫找陛下玩,也就是这
几年大了才收敛些。
“两个孩子是自小处出来的情分。我原也没想过觊觎皇后之位,但娘娘要是有意的话,我也乐得见到两个孩子凑成一对。”
陆淮哭笑不得,一时间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我就是担心阿琢夹在陛下和娘娘之间,以后会难做。”
皇家的情况可比一般人家要复杂多了。
阿琢与陛下一起长大,有青梅竹马之谊。她又是太后看着长大的,自小就喜欢黏着太后,把太后当做自己的亲近长辈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