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令周嘉慕回京述职,……
族谱的事情解决后,霍泽就带着一大家子人扶灵离开了京师。
他们走得很低调,没有引起太多人的关注。
京师向来如此。
当你风光之际,你的一举一动都会引来无数人的注目和揣测。
当你落魄以后,他们投注在你身上的目光也会很快散去,根本无所谓你的去留。
因为你的去留根本无足轻重。
季衔山没有出宫祭拜过霍世鸣,但在得知霍泽一行人离京的消息后,还是命人收拾了一些东西送去。
这一别,怕是就无再见之日了。
当霍家的马车渐行渐远,当洛城陷入连绵不绝的春雨,当寿宁宫外的垂丝海棠重新探出新芽,远在大穆的无锋,终于传回了消息。
去年年底,无锋奉命潜入大穆,在详细策划筹备了大半个月后,他在宫宴上布置了两场针对大穆太子的刺杀。
两场刺杀都以失败告终,而刺客留下的线索,分别指向了大穆二皇子和七皇子。
正如霍翎当初所预料的那样,不管刺杀的真正幕后黑手是谁,太子和他身后的萧家都会把刺杀的帽子扣在几位兄长头上。
彼时二皇子的岳父冯信还在前线领兵作战,太子和萧家的人也知道暂时不能动二皇子,所以他们决定先拿七皇子开刀。
就在这个时候,二皇子收到前线密报,自己的岳父冯信战死了。
据说在冯信被燕军围困住以后,曾经派人求援过,但萧国英说一旦派兵增援,就会中了燕军的计策,所以选择了见死不救。
二皇子当即就坐不住了。
自己的岳父被太子的舅舅弄死了,太子和萧家现在又是一副绝对不肯放过七皇子的架势。
等太子搞死老七以后,下一个是不是就该对他动手了?
毕竟他这个做二哥的,可比老七有威胁多了。
在死亡的威胁和权力的引诱下,二皇子打着清君侧的名号反了。
太子和萧家一时不察,被二皇子打了个措手不及。
永庆帝的身体本就撑不住了,他如今还活着,完全是靠虎狼之药吊着最后一口气,连处理朝政、面见朝臣的精力都没有了,很多政务都是下放给了太子去办。
等七皇子的母妃带人冲进寝宫,哭着喊着将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告诉永庆帝,求永庆帝给七皇子做主后,永庆帝气急攻心之下,当场就咽了气。
永庆帝是在众目睽睽中倒下的,即使太子和萧家想尽办法封锁消息,永庆帝的死讯还是泄露了出去。
无锋确认情报无误,立刻命下属尽快返回大燕,将情报送到周嘉慕手里。
他自己则继续留在大穆京师,想看看能不能从中浑水摸鱼。
周嘉慕收到情报后,就知道自己反攻敌人、重创敌军的时机到了。
萧国英是个领兵奇才,又深得麾下将士信任拥戴,是一个极为难缠的对手。
要是两人正面抗衡,周嘉慕也不敢保证自己一定能赢过萧国英。
但战争从来都不是两个将领谋略的比
拼,而是国与国之间的交锋。
周嘉慕背后没有拖后腿的人,打的又是防守战,一直在以逸待劳。
反观萧国英,背后全是拖后腿的猪队友,后方的人还三不五时来信催促他尽快打赢胜仗班师回朝,处境那叫一个糟心。
周嘉慕为对手鞠一把泪之余,决定为对手的悲惨添砖加瓦。
他想办法将永庆帝的死讯宣扬了出去。
与永庆帝的死讯一起宣扬出去的,还有“太子式微,萧家想要将萧国英召回京师,为太子登基保驾护航”。
副将冯信已经战死,要是主将萧国英再离开前线,那前线还怎么打仗?
此消彼长,燕北军士气大振,而大穆人心惶惶,士气低落,被燕北军抓住机会打出一场精彩的大捷。
萧国英为了稳定军心,忙得焦头烂额。
更令萧国英头疼的是,周嘉慕猜对了。
太子和萧家真的给他来信,催促他尽快结束前线战事,带着大军回京为太子保驾护航,让太子顺利继承皇位。
而最可悲的是,一个将领的理智,让萧国英知道他不应该在此刻离开前线。
但如果他不尽快率兵赶回去,如果太子没有顺利继承皇位,太子、萧家和他都会大祸临头。
这个选择很艰难,但答案也很明显。
萧国英是肯定要赶回去的,但在赶回去之前,他还是想尽力扳回一城,打出一两场胜仗,再尽可能保全军队的实力。
周嘉慕都猜到了他的处境,又怎么会让他如愿呢。
周嘉慕不仅没有中计,还借着萧国英的急迫心理,反手给萧国英挖了两个坑。
要换作其它时候,萧国英一定不会上这个当的,但这一回,他结结实实把两个坑都给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