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联名百官,驱逐文盛安……
早在大半个月前,民间就因为千秋节一事热闹起来了。
这是大燕朝难得的盛事。
大量商队从天南海北涌入京师,带来了当地的特产和奇物。
瓦舍里挤满了从各地赶来的戏班子。
一些比较大的戏班子,租个台子,登台唱戏。
那些个比较小的戏班子,交些铜板,寻个空地,也能直接开演。
大相国寺外的集市,就没有冷清的时候。即使是在夜里,也会因为京师没有宵禁而喧嚣不断。
越是临近正日,京师就越热闹。
霍翎没有亲自出宫去目睹这份热闹,但她喜欢听人描述这份热闹。
国朝是否繁荣昌盛,百姓是否安居乐业,不看朝堂诸公如何,只看民间气象如何。
百姓有闲心出门去凑热闹,有余钱去集市添置物件,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这样就是很好了。
千秋节当日,霍翎按照以往的作息苏醒。
换好司衣局新准备的礼服,霍翎正要命人传膳,就见季衔山兴冲冲走了进来,手里还拎着一个不大不小的食盒。
看着面前这碗热气腾腾的长寿面,霍翎道:“这是你亲手做的?”
季衔山抓了抓头发:“每年我过生辰时,母后都会下厨给我煮一碗长寿面。我想给你准备惊喜,就去御膳房学了几回。”
霍翎莞尔:“确实是个大惊喜。”
季衔山还有些不好意思。
他解释道:“我原本是想从第一步和面开始做起的。但那太难了,我试了两次都做得一塌糊涂,小福子他们又在旁边一直劝我,我就放弃了。”
面是御厨揉的,灶台也是宫人照看的,他就亲手往里面放了面条和调料,然后把它煮熟盛出锅。
“这样已经很好了。”霍翎朝他眨眨眼,“我以前给你煮长寿面时,面都是你无墨姑姑揉的。我也只是亲手下了一份面把它煮熟。”
季衔山哑然失笑:“原来母后以前都是这么哄我的。”
霍翎用筷子搅了搅面条,还有些遗憾:“现在长大了,就不像以后那样好哄了。”
用过早膳,宫中太妃在贵太妃和淑太妃的带领下,过来给霍翎请安。
宫女内侍也要过来给霍翎请安,不过他们见不到霍翎的面,只能在寿宁宫外头给霍翎行礼。
再晚些时候,宗室也到了。
为首之人正是宁信大长公主。
看着宁信大长公主神采奕奕的模样,霍翎笑道:“有段时间没见你进宫了。前些天听说你病了,如今身体可大安?”
宁信大长公主道:“多亏了皇嫂派去的太医,几副药吃下去,人就舒坦了。”
许时渡一点儿也没给她娘遮掩:“我娘听说教坊司的人花了三个月时间,编排了一个全新的节目,人立马就精神了。”
想到宁信大长公主以往的行事作风,众人都忍不住笑出声来。
许时渡的女儿陆琢也给霍翎准备了礼物,是一幅自己画的画。
寥寥数笔,勾勒出了蝶戏海棠花的野趣。
“娘亲说,娘娘最喜欢海棠花。我对着家中的海棠花作画时,恰好有一只蝴蝶飞到了画上,我就把它画了下来,送给娘娘。”
霍翎指尖拂过画纸,温声道:“这画得可真生动。”
陆琢被夸得羞涩:“原本是想给娘娘准备别的寿礼,但表舅说我们年纪还小,礼物不在贵重,而在心意。”
陆琢口中的表舅,正是季衔山。
霍翎笑道:“是这个道理,我这里也不缺好东西。”
知道陆琢最近正在学画,霍翎给她赐下了好几幅名家字画,让她闲暇时多欣赏临摹。
“也可以随时进宫。皇家画院里的画作更多。”
听陆琢提到季衔山,阳安长公主左右张望,好奇道:“陛下怎么不在?”
霍翎道:“陪我用过早膳,就不知道跑哪儿去了。”
陆琢道:“我知道表舅去哪儿了。”
霍翎道:“那你跟我说说。”
“定是去给娘娘准备惊喜了。”
陆琢说得自信又笃定,惹得霍翎又是一笑。
众人陪着霍翎说说笑笑,眼看着时间差不多了,霍翎带着众人,移步举办宴会的韶和宫。
韶和宫里,官员及其家眷已经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宴席尚未正式开始,席间偶有走动,相熟的人也在轻声交谈。
“前头怎么多了个席位?”
“哪儿?”
“就在文尚书上头。这是京中哪位贵人,瞧着有些眼生。”
宫宴的坐席极有讲究。
谁在牵头,谁在后头,都是按照身份和官职的高低来安排。
中后排的席位常常会因为官员的晋升和贬谪出现变动,但最前头的几个席位都很固定,极少有增减。
如今突然增了一个桌案,还是增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