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第章她走到了一个女人可以走到……(第4/5页)

但这并不代表朝臣就会完全顺从太后的意志。

太后想要让朝臣听命,朝臣也势必要掂量这位太后娘娘的份量。

在曲百川思索之时,文盛安再次开口:“即使娘娘贵为摄政太后,手握先帝遗诏,想要抱着陛下登顶祭坛,也实属僭越了。”

原本还打算多观望一会儿的霍翎听到这话,忍不住笑了。

“文尚书,你知道哀家进宫有几个年头了吗?”

文盛安被问得一愣,迟疑了下才道:“娘娘进宫……应是有六个年头了。”

霍翎:“是啊,我进宫六年了。”

“从我被先帝立为皇后起,就连先帝都不曾说过我有僭越之处。”

“如今我贵为摄政太后,我的亲生骨肉是当朝天子,却从文尚书口中听到了对我的指责。”

文盛安面色微变,自知失言,起身出列:“娘娘恕罪,是臣僭越了。”

“不错,你确实僭越了。你擅自揣度哀家的意思,并以你揣度出来的意思来指责哀家。”

霍翎并未多看文盛安一眼,而是低下头问季衔山:“要不要喝水。”

季衔山点了点头。

霍翎端起一旁的杯子,慢慢喂着季衔山喝水,将几位朝臣晾在了一旁。

季衔山喝了好几口水,轻轻推了下杯壁,霍翎放下杯子,用帕子帮他擦脸。

一向是老好人形象的工部尚书周济开口打了个圆场。

“文尚书,你说说你,急什么呢。”

“娘娘方才那番话的意思,分明是陛下无法独自一人登上祭坛,她会抱着陛下走到最后一级台阶,然后放下陛下,由陛下独自一人踏出最后一步,登顶祭坛。”

“这可是娘娘一番拳拳爱子之心啊。”

霍翎不由看了周济一眼,许久,她轻轻一笑:“周尚书说得不错,哀家确实是这个意思。”

周济暗暗松了口气。

他方才看似是在帮文盛安打圆场,其实也是在暗暗表明自己的立场。

不管霍太后心里到底打的是什么主意,但当她开口认可了他的话后,就说明她同意了他的这个提议。

霍翎摆手,没再继续晾着文盛安:“行了,你们都回到座位上吧。陆尚书,你继续说。”

陆杭默默拿出下一个议题。

将登基大典的章程都过了一遍后,众人纷纷行礼告退。

霍世鸣留在了最后。

他看着霍翎,面露担忧之色:“文盛安是百官之首,又是先帝亲封的辅政大臣,若是他给娘娘使绊子,娘娘日后在朝中怕是会很艰难。”

他看得出来,方才那几位重臣,除了陆杭的立场比较模糊外,其他几人都不站在霍翎这一边。

这对霍翎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霍翎起身,朝季衔山伸手。

季衔山转了转身子,牵着霍翎的手,从椅子上爬下来。

霍翎带着季衔山走下台阶:“朝臣最满意的太后,就是不涉足前朝,乖乖待在后宫养育陛下的太后。”

“我做不到让他们满意,也不可能让他们如愿,所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与此同时,殿外。

陆杭走得很快,但文盛安走得比他更快,顺利截住了他的去路。

“陆尚书走这么急干嘛。”

陆杭苦笑,停下脚步:“文尚书找我,不知有何要事?我还得去礼部衙门处理一些事情。”

文盛安直视陆杭:“你真的相信太后的话吗?”

陆杭道:“我不明白文尚书的意思。”

文盛安道:“如果方才没有人站出来反对,以太后娘娘的性子,你说她会不会在登基大典上,直接抱着陛下登顶祭坛?”

陆杭摇了摇头,劝诫道:“太后的心思,不是你我可以揣度的。另外,看在同僚多年的份上,我提醒文尚书一句,太后的执政风格和先帝截然不同,文尚书还是应该改一改你的脾气和说话风格。”

先帝吃文盛安那一套,能容忍文盛安言辞上的冒犯,不代表太后能容忍。

文盛安眉心微蹙,却也没再追着陆杭不放。

等陆杭的身影消失在眼前后,文盛安骂了一句:“真是个泥鳅。”

关于季衔山登临祭坛的事情,陆杭明明可以单独请示霍翎,也明明可以单独找文盛安他们沟通,和文盛安他们达成共识后再知会霍翎,他偏偏选了个所有人都在场的时候将问题抛出来。

明摆着就是两边都不想得罪。

文盛安一身红袍,负手而立,眺望着远处的宫墙白瓦,轻声低语:

“霍太后在当皇后之时,就不是贤后之相,我岂能坐视她把持朝堂?”

***

这场登基大典再从简,也远比当初的立储大典要森严肃穆。

登基大典当天,霍翎起得极早,等她换好太后礼服,才去唤醒季衔山,亲自为季衔山换上那套量身定做的天子冕服,又为他戴上了那象征着帝王权力的十二冕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