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去爵位,夷三族。(第2/6页)

霍翎道:“文尚书和陆尚书的考虑颇有道理,只是这样一来,该如何向朝臣交代端王之死?”

陈浩言嘴角微抽。

他们几人对宫外情况一知半解,太后娘娘居然反过来问他们,该如何向朝臣交代端王之死……

关键时刻,还是诚郡王站了出来:“先帝于端王而言,是兄长也是君王,在先帝驾崩以后,端王故意称病不进宫哭灵,还趁着朝廷动荡之际举兵谋逆,致国朝安危于不顾,愧对列祖列宗。臣身为宗人府宗正,恳请娘娘准许臣将端王从宗室里除名。”

诚郡王的意思很明显,毒杀的事情不透露出去,就以端王故意称病和谋逆这两项罪名来给端王定罪。

霍翎微垂眼眸,视线落在诚郡王身上。她从这番话里,感受到了诚郡王的示好之意。

不得不说,这也正合霍翎心意。

“端王是高宗皇帝最小的儿子,当年高宗皇帝临终前,握着先帝的手,叮嘱先帝要好好照顾这个弟弟。只是欲壑难填,亲王之位也无法满足他的野心,以至于闹出了兄弟阋墙的人间惨事。”

“这等目无君父、不忠不义之人,哀家绝不容许他继续窃居亲王之位。”

“除亲王爵,以庶人之礼下葬,去国姓,赐满门抄斩。”

嘶——

几人心下都暗暗抽了一口冷气。

除爵抄斩之类的处罚,其实都在几人意料之中,他们真正惊讶的是那句“去国姓”。

竟连姓氏都不允许保留……

在惊讶过后,几人都对霍翎的处理表示了默许。只要大方向没问题,这些小细节上,太后娘娘想狠狠出口恶气就出吧。

陈浩言问:“那柳国公府呢?”

这位太后娘娘杀伐太重,文盛安还真担心她一开口就是要株连柳家九族,轻咳一声道:“京中大户人家都喜欢通婚,自太祖皇帝定都洛城后,柳家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关系盘根错节,实在不宜牵连太广。”

霍翎微微一笑:“哀家明白文尚书的顾虑,只是哀家心中也有一番顾虑。”

“端王府和柳国公府敢行谋逆之举,身后定然还有同党。所有参与进谋逆一案的官员,无论主从,都得处死。再按罪责大小,由刑部来判抄家、流放或是满门抄斩。几位大人以为如何?”

霍翎的话语很轻柔,像是在好声好气与几人进行商量,几人却从她的话语里感受到了浓重的肃杀之意。

等几人都迟疑着点了头,霍翎才露出沉吟之色:“柳家乃京中大族,确实不宜牵连甚广,哀家也并非喜好杀戮之人……”

“那就去爵位,夷三族。”

几人讪讪一笑,心下却知道,绵延富贵近百年,位居勋贵之首的柳国公府,彻底完了。

***

洛城水系发达,每日都有无数船只在航道上来来往往,转运粮食、货物、远来的游人。

这也是当年太祖皇帝定都洛城的原因。

不过洛城也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

随着洛城人口的不断膨胀,早年的街道规划和排水体系已经不足以支撑逾百万的人口。

只要降水一多,城市内涝的情况就会加剧。

这场连绵不绝的秋雨已经下了小半个月,尤其是昨天晚上暴雨倾盆,一觉醒来,外城许多人家的门口都被淹了,就连达官显贵居住的内城也不例外。

柳国公府和端王府所在的巷子距离皇宫都不算远,差不多位于内城的中心,被许多官员的府邸所包围着。

这也就导致了,昨天夜里,有不少人都听到了马蹄踏过浅水时发出的行军声,以及兵戈交锋时的碰撞声。

在这些声音之外,时不时还有一道凄厉得足以划破天际的惨叫声,更是令人头皮发麻。

许多官员被吓得一晚上没睡,想要派人出去打探消息吧,外头下了那么大的雨,想要打探消息也不知道该去哪里打探。

有些人家在权衡过后,还是壮着胆子派出了家仆。

这些家仆没走出巷口,就被守在巷口的士兵拦住了,要求他们立刻折返,否则就以贼人的名义将他们捉拿入狱。

所以一直熬到天光大亮,绝大多数人还是不知道昨夜到底发生了什么,在交战的双方又都是什么人。

“现在该怎么办?有那些士兵在巷口把守,我们今天还要不要进宫哭灵?”

不过很快,这些人就不用纠结了。

因为那些守在巷口的士兵过来敲开了各府大门,要求他们一如平日般进宫哭灵。

京中禁卫军和地方边军的铠甲制式略有不同,昨夜太过昏暗,那些被派出去的家仆看不清士兵身上穿了什么,如今到了白天,看清这些人身上的铠甲后,许多人的面色都变了。

——边军进京了?

“你们是哪个军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