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经历

接上话。且说京城内,有一家名为昌信的典当行,掌柜沈苏群,自坐后房,一面烤火吃酒,一面拨珠算帐,听前面伙计禀报:“有个小和尚,来赎一年前当的、一把金镶玉钥匙。”沈苏群立刻忆起来。忙吩咐:“你出后门,往东厂胡同寻魏千户,只说当金镶玉钥匙的正主来了,让他速到。”

伙计问:“魏千户若不在哩?”

沈苏群道:“不在你便回来,勿要告诉旁人。”伙计应承走了。

沈苏群到柜前招呼,果是那小和尚,他佯装不识,说道:“当票给我看看。”

小和尚从袖笼里掏出递他,沈苏群接过,慢慢细看,确认无误道:“去年当时,说好十日内赎讨,现一年多不见来,是何原因?”

小和尚道:“我那日当物后,就随师父出城游历去了,走遍大千江山,今日才得回。”取出二十两当银、及二两利钱一并给了。

沈苏群只好道:“你且等等,我让伙计去库房好找。”请他坐着,斟来滚滚的茶,一碟绿豆糕。小和尚吃毕茶和点心,伙计回来了,外面下雨淋得半肩湿。沈苏群拉他到后房,急问:“魏千户哩?”

伙计如实禀:“说巡城去了,具体去哪也不知晓。”

沈苏群急得搓手,小和尚在前面嚷嚷:“时辰不久了,找到我的钥匙没?”

他只得出面,拱手作揖道:“小师父莫忙,你且体谅我的难处,我这印子铺在京也算属一属二,进进出出当物者,每日没百也有十,当期短的,置显眼处,你这钥匙延取一年多,早不知塞在哪个边边角角,你明日再来,定交还手中。”

小和尚从袖里取出个铜制黑漆嵌螺钿花鸟纹方形盒,不大不小,不新不旧,递他道:“我急使银子,这可当多少?”

沈苏群接过细看后,问道:“怎地打不开?”

小和尚道:“我讨要钥匙,就为开这个盒。”

沈苏群道:“盒子配上钥匙,可当三十两银子,钥匙值钱,若单这方形盒,至多五两银子。”

小和尚收回盒子道:“我不当了,明日我来取钥匙。”唱个诺,出门撑伞走了。

言归正传,萧乾守在外门,雨已停,听叩门声,忙去打开,是福安与齐映。萧乾问:“齐映,你跑哪去了?今日客多,忙得我团团转,没人搭手。”只不过一句抱怨,转而又问:“福安哥怎来了?”

福安道:“奶奶让我来的。”

萧乾吩咐:“齐映,你在此看门。”引随福安往院里走,福安问:“这矮奴甚么来历?”

萧乾回道:“去年往南方时,奶奶在船上救得他,自那后,就在奶奶身边做了长随,一直至今。”

福安没再多问。进至院里,见林婵,陈珀站在廊下说话,他近前作揖见礼,陈珀朝萧乾道:“人已到齐,你往院外守着。”萧乾说知道了。

福安随林婵进房,微怔住,不曾想来这许多人,乔云云朝他招手,让他坐身旁,微笑道:“今日多亏你搭救,才免遭磋磨。”

福安道:“不必称谢,保你亦是保我自己。”

小眉要给他斟酒,福安道:“不敢吃,脸红着回去,被看见少不得一通责骂。”

小眉听了道:“我倒茶给你。”

福安道:“今日府里闹乱,我一直没用饭,你去厨房煮碗面条来,我压压饥。”

林婵扫视一圈,开口道:“我晓各位来此不易,索性长话短说。先让你们见个人。”就听廊外脚足声响,陈珀撩起帘,齐望去,道是何人进来,却是已死去的国公府萧九爷萧云彰。他身后随老仆与陈珀。

众人倒未显惊骇之色,起身作揖见过。叙礼而坐,萧云彰坐主首,林婵在侧。

萧云彰道:“皇上龙体抱恙,太子代理朝政,经上书表奏,太庙及皇寺,长明灯所燃灯油,由桐油换成山茶油。奎园楼商会,经过鏖战,陈娘子被指定灯油佥商,也是我假死的目的。为何要这样做,非图其间暴利,是为十四年前白塔寺灯油一案,此案牵涉众广,地方官员、佥商买办、户部、内务府、白塔寺等,皆有人陷落,经圆审,迅速定判,抄斩得抄斩,发配得发配,贬黜的贬黜,以致家破人亡,命运多舛。经这数年暗查,我心知此案有冤情,真正幕后主使,仍逍遥法外。我立志查清,沉冤昭雪,奈何身为商户,阶位低下,与士族朝官难建关连,我不过柴薪微火,需更多柴薪微火,抱团共燃,方可燎原。”

众人凝神听着,神情晦暗难明。

萧云彰道:“如有不愿参与者,现可离开,我绝不阻拦,只请出去保密,勿要生事。”无人行动。

他接着道:“既然如此,请各位擅明身份,以便彼此相熟,共商同谋。先由我开始。十四年前,我父亲乃户部侍郎陈显琰,兄长乃北平清吏司郎中陈清。皇帝往白塔寺行祭祀大典,值黄昏之际,众僧念经,梵唱不绝时,那高百尺、有 13 层、共燃 146 盏长明灯的琉璃塔,骤然熄灭,陷入一片黑暗之中。待僧人重燃长明灯,皇帝已离去,翌日三法司彻查,打开油库,内藏十万斤山茶灯油,掺杂大量鱼膏,倒入长明灯,遇风受潮气冷,易灭难燃。灯油产购常山县冯家镇,运油船车到清平县衙,由户部交接,再运送京城广积库,监管广积库的正是我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