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城大补啊!!!
含章殿
草原十八部新即位的汗王,出乎预料的未启战争,而是派遣使节入关。
闻听此事,大晋朝的阁老及重臣们,一大早的就在御前吵成一团。
“陛下,臣曾闻兵法有云——”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如今草原十八部既有意与我大晋遣节议和,世代交好,好当为上上善。”
“江大人此言差矣。”
脸色枣红的兵部尚书公孙渊跳出来反对。
“如今正值新旧汗王交替之时。”
“我大晋诸位英豪枕戈待旦,秣马厉兵。”
“如今上下一心,只待时机一至,便赶赴边关。”
“都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蛮夷之邦惯来卑鄙无耻,无信无诺,岂能中了他们的缓兵之计?”
持不同意见的秦大人站了出来,:“公孙大人,王者之师历来都师出有名,如今草原十八部既然已经遣节入晋,若是……”
“……”
没有还未打仗就软了骨头的道理,若是情势所迫只能一战,那大晋朝便一战。
可现在眼看着有议和的希望……朝中便有人心念动摇了。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话于大晋而言,绝不是戏言。
当年信王爷病重,不得已挂帅而去,边关确实很是乱了一阵子,明崇帝更是连遣数员大将奔赴边关——也是守多而攻少,不过堪堪稳住局面。
善守而不善攻。
大晋朝需要其他的办法。
因而除了明面上的交锋,当年也有无数的细作被派往草原部落。
他们抱着一去不回的死志,只为“挑拨离间”挑起几个部落之间的纷争。
老汗王病了以后,更是杀疯了。
但再怎么争,草原十八部也不都是蠢人。
当年大晋原本还有意趁此良机出兵,却险些让那些部落继续拧成一股绳一致对外……因而暂缓了战事。
如今大晋朝修养生息数年,更是一早就做好了战争的准备。
但新的汗王继位后却没有率先挑起战火,反倒是派遣了使臣入晋。
有人渴望建功立业,奋勇杀敌,就一定有人不愿战火重启,只盼太平盛世。
现在朝中上下就为此番到底是战是和的事争执了起来。
……
汪公公赶往含章殿的时候,正巧看见朝臣们从里头出来。
他站在一旁等着大臣们离开,瞧着十分谦恭的微微低着头。
而这些大臣们里有对汪公公颔首的,也有甩袖而去只当没瞧见他的。
汪公公依旧是一贯书生气似的平和无害,神情变都没变。
待得了传召进去,汪公公便对着明崇帝恭敬行了一礼。
“陛下。”
明崇帝翻着手上的折子,头也不抬的道:“何事?”
汪公公躬着身,回禀道:“陛下让奴才详查庄妃娘娘在嵩星园受惊一事……”
闻言明崇帝一顿,他抬眸看向了汪岑。
站在殿中的汪公公神色恭顺,:“临华宫中勒死的细犬、纪氏自戕服用的毒物……都是从宫外夹私而来。”
“奴才们多番查探,最后查明宫中接应的人,是启兰宫,孟婕妤身边伺候的宫女。”
“此人名为春秀,元和三年就去了孟婕妤身边伺候。”
因着明崇帝只是下令详查,汪公公没有去抓了人盘问。
说完了宫内的事,汪公公就说起了宫外。
“临华宫纪氏,前往御兽园挑选细犬之前,曾派遣身边的宫女竹丹往府中传话——之后纪府的三老爷纪康安被纪府急寻回京。”
“入京后不过五日,纪康安便旧疾复发。”
“纪氏于宫中自戕,三日后纪康安也因病势汹汹,不治而亡……”
“纪老夫人一病不起,之后更是与纪老大人反目成仇。”
说着汪公公从袖子里取出了个折子。
“陛下,当年纪大人曾以商贾的身份遣入草原十八部。”
“机缘巧合下,为救岐月氏的右贤王丢了一只眼睛,后来被岐月氏奉为上宾。”
“岐月氏争夺汗王之位失败后,纪大人便同寒部往来密切……如今寒部襄助昆夷部首领成为新汗王。”
干细作的差事就是将脑袋别在了裤腰带上,指不定哪一日就没了脑袋。
当年离关入草原的做这差事的人,不管是为着什么,都称得上一句舍生忘死的义士。
只可叹人心易变……
当然,纪康安的这事,汪公公也不敢妄加置评,只能将所有的事情都详细记录,交由明崇帝定夺。
明崇帝接过了折子,慢慢的看了起来。
到底是什么样的缘由,才能让入宫多年,如今已经是正三品的昭仪娘娘,守口如瓶,甘愿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