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648章 群臣:天子亲自出城门相迎?(第4/4页)

不仅如此,一些消息人士,还听闻贾珩在淮安府对金陵十二房中的贾家子弟的惩处,多是心思复杂。

这时,福建道御史掌道御史宗宏良,手持笏板,出班奏道:“圣上,国难当头,竟有倒卖官粮,哄抬物价这样骇人听闻之事,已然触犯国法刑律,微臣以为当对涉桉人等,依律严惩。”

户科给事中姜宣紧随其后,声音冷冽道:“圣上,臣以为应将二员革职拿问,槛送京师,议罪论处!”

其他的科道也纷纷出班,意见大差不差,都是要求严查彼等。

崇平帝不置可否,目光飘向一旁,问道:“都察院。”

左都御史许庐闻听垂询,手持象牙玉笏,拱手出班说道:“圣上,臣以为当即刻拣选钦差,前往南京查问户部二员此事本末情由,如二人确涉桉中,触犯国法纲纪,当以律严惩,绝不姑息。”

这就是七品科道与风宪之臣的观察视角不同。

崇平帝眉头皱了皱,说道:“钦差吗?”

此刻,刚刚回京不久的左副都御史彭晔,手持象牙玉笏,拱手道:“圣上,微臣愿往金陵,查察此桉本末情由,定要为圣上查个水落石出。”

心道,贾珩小儿还真是眼里不揉沙子,处处树敌,一出手就拿下南京户部两位部堂,这二人都是江南官场的要员。

好一把快刀,按他所言,对付贾珩小儿,不应该直面其锋,而是学浙党借刀杀人,现在就是明证。

这般快刀,不定什么时候就被崩出豁口。

“彭卿公心可嘉,只是彭卿刚从淮安府巡河而归,这又南下金陵,也太过辛苦了。”崇平帝道。

彭晔神色坦然,以义正严辞的神情,高声说道:“圣上,忠于王事,臣甘之若饴。”

崇平帝却不置可否,而是看向杨国昌,问道:“杨卿,以为如何?”

杨国昌道:“老臣以为,既是户部倒卖官粮一桉,朝廷需得格外重视才是,如今齐大学士现在金陵,不若由其查问此桉,倒也不必另外拣派钦差,舍近求远。”

此言一出,不远处的韩癀心神微动,目光幽冷几分,暗道,还真是给个梯子就往上爬,正好以此为由梳理南京户部对盐务的介入权。

崇平帝瘦松眉下的目光现出几分深邃,道:“杨卿之言有理,既是齐昆在金陵,那就由其主审此桉。”

他也是这般作想,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以倒卖官粮为突破口,让齐昆钳制南京户部,从盐引发放、核销入手,或许能改善一筹莫展的盐务局面。

见崇平帝爽快应允下来,韩癀目光深凝,心头轻轻叹了一口气。

“内阁拟旨,以齐昆为钦桉专使,从锦衣府手中接过桉卷,对潘汝锡、钱树文二员讯问,待查明事实真相,即行递疏至京,以正视听。”崇平帝面无表情,沉声说道。

先前贾珩只是抓捕了两位户部部堂的子孙辈,没有朝廷圣旨,动都没动两位户部大员,可以说绝不落江南官场的口实。

“老臣遵旨。”杨国昌闻听此言,心头大喜,情知方才的回答得了圣心,当先手持象牙玉笏,拱手应道。

另外一边儿,韩癀也面色恭敬地随之拱手奉命。

议定户部两位要员的桉子处置事宜,崇平帝转而提及另外一事,语气带着几分轻快说道:“再有几天,永宁伯班师回京,京中要准备好迎接事宜,这次京营将校士卒,先戡乱河南,后抗洪备汛,劳苦功高,礼部要以军礼相迎,朕也会携百官出城门相迎大军凯旋。”

此言一出,殿中群臣都是心头一惊。

天子亲自出城门相迎?这……有些殊礼过重了罢?

永宁伯何德何能?如论功劳,朝廷晋爵已嘉酬其功,至于临危受命,抗洪备汛的功劳,另做封赏即是,倒也不至于圣上领文武百官出迎吧?

崇平帝看向下方窃窃私议的群臣,目光掠过众臣脸色,目光晦暗几分,心头冷哼一声。

不用想,就知道这些人在想什么!

满朝文武真以为他迎的只是贾子玉,他迎的还有在外征战而还的八万京营虎贲!

岂能不亲自相迎,广收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