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第2/4页)
张母皱眉:“耀祖,你咋能打你娘呢!”
结果张耀祖还没说啥呢,田梅花先护起来了:“娘,你训娃干啥?他没坐上自行车,心里难过,你别训他。”
张母瞬间没话说了,她能说啥,不管说啥,都有田梅花这个娘在前面护着,要是说的重了,家里又得吵起来,二儿子又是个不清醒的,到时候又得翻了天。
豆豆在旁边看着,越发的觉得张耀祖可真坏!虽然她也讨厌二娘,可二娘是张耀祖的娘诶!
二娘平时对张耀祖那么好,他还打二娘,这么坏的人,豆豆不明白二娘为啥那么疼他,反而不疼懂事的招娣姐盼娣姐。
姜卫红和张忠信也懒得劝,都上工去了,西瓜在水桶里泡着,等晚上回来还能吃西瓜,想想都觉得美。
至于田梅花多糟心,他们懒得管,娘都不好说啥,他们就更不好说了。
——
姜乐不知道张耀祖还有的闹,不过知道了也不觉得愧疚,欺负他家皮皮豆豆,他能让对方开心才怪。
事实上,他腿一点都不酸,可能是经常长时间走路,得到了锻炼,一路飞快地骑着车到了家。
回家后也没歇,背着背篓,把姜奶奶烧的水提着,去地里送水。
小麦他不怎么会割,但掰玉米简单,他去帮忙掰玉米。
掰玉米其实比割小麦更累一些,玉米杆比人还高一截,玉米叶也有点锋利,往往自己当时没感觉到,等干完活就会发现,脸又疼又痒的。
而且玉米杆也需要拔出来,这年头没有打地机,只能全靠人。
不过掰玉米稍微轻松一些,村里力气大的男性会在前面,把玉米杆用农具拔出来,铺在地上。
后面的妇女坐着个小马扎,把玉米从玉米杆上掰下来,放进背篓里,等背篓满了,会有专门的人推着架子车把玉米拉到晒场上。
干不了这些重活的老人小孩,这时候就会在晒场上做更轻松一些的活,——剥玉米皮。
玉米得快点剥皮,不然就会发热,很快就发霉了,而且也得趁着最近天气好,把玉米晒干。
晒干之后还没完,还得人脱粒,这就是最后一步了。
当然,地里也不能停,得趁现在,赶紧把小麦种下去,等小麦冒出来,冬天也就差不多来了。
冬天小麦会进入冬眠,停止生长,直到来年开春再苏醒。
地里就不用管了,忙了一年的农人也就终于可以休息了。
村里有两头牛,收玉米的活都不让牛干,怕累着,这两头牛得留着种小麦的时候用。
不然牛要是出问题了,那可是大事,会耽误种小麦的,这时候各个村子都忙,就算借牛都借不到,人家肯定不会给。
现在种下的小麦,可关乎着农人明年的生计,所以是万万不能出问题的。
姜乐注意到,最近负责养牛的给牛弄得草料都好了很多。
这年头,牛比人精贵多了。
姜乐跟着干了一下午,累的头晕眼花,回去吃了饭,他爹娘还去看口蘑了,他都没力气管这个,倒头就睡。
等第二天醒来,他才知道,昨晚他爹娘跟奶都去晒场了,去剥玉米,不光是他们,村里大部分人回家休息一会儿,都去晒场了。
晒场弄了个大灯,一群人关系好的聚在一堆,一边聊着天,一边剥玉米,干到大半夜把今天收的玉米剥完,回家就睡觉。
等第二天,天还没亮依旧早早醒来,去地里干活。
每年这个时候的农人,好像都不知疲倦,他们脸上都带着笑,满是丰收的喜悦。
姜乐还问他爹娘累不累,爹娘说:“累啥呀,巴不得玉米多点,今年过个好冬。”
玉米收完,赶在冬天前,村里又会分一次粮,这次主要是以玉米为主。
姜乐说不出是什么感觉,他们辛苦一年,只是为了吃饱饭而已。
瓜瓜见他发呆,问他:【宿主,你想啥呢?】
姜乐摇摇头:【没什么,就是想起在现代的时候,看到有说在城市待不下去,就回家种地的。】
有些人眼中农村是世外桃源的存在,可实际上,现实很残酷,即便是机械化发达的后世,种地依旧是很辛苦的。
但姜乐没上过班,也不知道哪个更辛苦一点,不过苦难也不能对比,各有各的难而已。
——
这么忙的时候,村里还有人有功夫八卦,姜乐简直佩服他们了。
而且,这次八卦的主角,还是他二哥。
因为姜军庆去跟着张彪出车去了,收玉米都没出现,村里有爱说闲话的,纷纷打听他干啥去了。
问姜家人,他们自然不说,军庆现在的工作还没定下来呢,万一宣扬出去,有人捣乱怎么办?
姜家人很懂闷声发大财的道理,别人问起来,要么就打哈哈,要么就不说话,他们问不出啥结果来,也就不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