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第2/4页)
绒花摇摇头:“没有,这是韭菜盒子的钱。”
见姜欢皱眉,她连忙说:“我不是跟你客气,你帮了我,我心里感激,可我家再不容易,我也不能白占你便宜,你家也难,所以你就收下吧。”
姜欢听着听着就哭了,她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哭,一边哭一边擦着眼泪,她觉得绒花太难了。
绒花说:“你哭啥,我爹没事了,我还挺开心的。”
姜欢没说话,只是点点头:“我……我想起别的事,”
绒花笑着道:“不跟你说了,我先走了。”
眼看冬天要来,她得多捡点柴,不然等冬天就难过了。
姜欢看着她离开,泪水模糊了眼睛,她想帮绒花,可又不知道怎么帮。
绒花太坚强了,坚强的让人心疼。
她哭着哭着,又想到之前偶然听到幺儿说,读书才能改变命运。
那读书能改变绒花的命运吗?姜欢也有点想不明白,但她想试试,总要做出改变才行,不然绒花会一直很难。
她要问问绒花,愿不愿意读书,愿意的话,她们两个能一起读。
想到这里,姜欢心情终于轻松了一些,她抹了抹眼泪,回屋看书去了,她得多看看,才能帮帮绒花。
——
姜欢把之前姜乐让她拿去给绒花看病的钱还给了姜乐,姜乐估摸着,之前绒花过来,应该就是为了还钱。
姜乐看着他姐递来的钱,摇了摇头,没要:“姐,你留着吧,当零花钱。”
姜欢哪里好意思?她这个做姐姐的怎么能要弟弟的钱?
“咋不能要了?”姜乐见姜欢不要,说什么都让拿着,还吓唬姜欢:“你要是不要,我可生气了。”
姜欢最终还是把钱收下了,没忍住又叹了口气。
姜乐发现他姐有些愁眉苦脸的,观察她的神色,问道:“姐,你叹啥气?”
姜欢摇摇头,幺儿操心的已经够多了,她不想再让他为别的事操心。
但是她想了想,又问:“幺儿,你说,读书真的能改变命运吗?”
“当然。”姜乐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向来是毫不犹豫的肯定,他在现代的时候,就坚信这点,即便那个时候的大学毕业生找工作已经变得艰难,很多人都说他费尽千辛万苦,最后考上大学,压根没用。
可现实就是,如果你没有学历作为敲门砖,别说让别人认可你的能力了,别人压根就不会给你展现自己的机会。
所以,姜乐即便生活的艰难,每天不得不辗转奔波于做兼职的路上,但他依旧没有辍学。
而穿书后,他更加认可读书改变命运这句话,因为他清楚,再过几年就会恢复高考,而要知道的是,在这个年代,高中生的含金量都是很高的。
大学生更不必说了,哪怕是大专生,上完大学出来,国家也会分配工作,哪里还用得着考公?直接进体制内。
可能他的认知过于浅薄,想不出什么读书能改变认知之类的大道理,但比起那些大道理,底层人民倾尽全家之力,供养出一个大学生,为的不就是这个吗?至于别的,都是虚的。
姜欢见幺儿如此肯定,她不由的问:“那我能让绒花跟我一起读书吗?”
姜乐有些惊讶,看来他姐的确认真思考过,怎么能帮绒花,确实,比起一些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的还是让对方得到提升,只有自己立起来了才行。
姜乐当然不觉得不可以,只是:“绒花家生活艰难,我每次碰到她,她都背着背篓在忙,可能没有时间。”
不是他打击他姐,只是现实确实是这样,贫苦人家的孩子,连挤出点时间都是奢望。
他提前跟姜欢说了,免得对方失望。
没想到姜欢笑了一下,说:“这个我都想过了,那我就跟着绒花,我读给她听,休息的时候就用树枝在地上写字。”
姜乐见她都考虑到了,点点头,也不说什么了,他感慨道:“姐,你真令人佩服。”
帮助别人的时候,没有高高在上的想法,切身的为对方考虑。他觉得他姐真好。
姜欢也不是没被人夸过,可村里人夸人都喜欢夸“长得俊”“勤快”“能吃苦”之类的,这些词姜欢也不能说不好,可她还是更喜欢听幺儿夸她。
姜欢露出一个笑,有些不好意思:“不跟你说了,我看书去了。”
自从决定带绒花一起读书,她看书都变得可认真了。
——
菜地里又有西瓜熟了,姜奶奶让姜乐摘了,骑着自行车给他大姐送去。
还有一个也差不多了,明天跟着赵美莲姜德,去一趟外婆家,把这个也送了。
姜乐听他奶的安排,把西瓜放进自行车前面的篮子里。
俞和衷在装这个篮子的时候,就考虑到了实用性,篮子绝对不是一个单纯的装饰用品,它很结实,放几十斤的东西都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