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夜间沉浮时,褚青绾似乎听见了胥砚恒和她说了什么,但她实在是听不清,只隐约听见了贵州两个字。
她咬了胥砚恒一口,埋怨他总是在这时候和她说正事。
翌日清醒后,褚青绾才得知了谢贺辞的下落。
他升官了。
准确的说,他明升暗贬了。
从五品京官变成了四品贵州知府,瞧着是升职了,毕竟哪怕谢贺辞出自翰林院,他也该到地方官历练一番,不过地方官也要看什么地方官,江南一带繁华,而贵州一带呢?
贵州,远在西南,和云南并称云贵,因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多是深山老林,多毒虫瘴气,多猛兽,而且地区民风彪悍,文风不盛,民间多私藏武器难驯者,治理制度极大,惯来是被官员们避之不及。
长途颠簸到了那个地方,水土和饮食不服,就能叫人丢了半条命去,莫说要日后回京了,能太太平平地就任,稳住局势就已经老天爷保佑了。
但谢贺辞表面上看的确是升职了,不是吗?
而且,谢贺辞查案期间得罪了太多朝臣,他留在京城中,也未必安全。
褚青绾终于知道昨晚胥砚恒在她耳边说的话是什么了,她陡然想起,胥砚恒从未问过她,对谢贺辞是什么看法。
也从来都不许她提起谢贺辞。
起初,褚青绾还有点不满,觉得胥砚恒过于别扭,拒不配合,只让误会延续。
但现在,褚青绾陡然意识到,或许其实是她想岔了,他不问,其实不是他在别扭,而是她和谢贺辞之前是否有私情都不重要,他都有办法叫她忘记。
有私情,又如何?
他不会许她和谢贺辞再见面,不会允许她再提起谢贺辞,当她的四周再没有一点有关谢贺辞的东西后,她迟早会遗忘谢贺辞。
随着时间,一切都会烟消云散。
如果她忘不了呢?
褚青绾想起府中传来的家书,她二哥回京了。
她祖父从内阁退下来后,胥砚恒念及祖父还权及时,给祖父挂了一个虚职,瞧着没什么实权,但也是圣恩隆重的体现,只要她祖父一日不死,褚门就一日繁华。
但朝堂需要平衡,褚门不可能人人都留任京城。
她大哥在京城留任,如今任职于吏部,而二哥自科举后,就一直被留任地方官,整整八年未曾归家。
谢贺辞当初归属于褚门一派,能够留任京城的一个原因,便是她二哥被留任地方以作平衡。
二哥忽然在这个节骨眼被调回来,褚青绾才不信胥砚恒一点用意都没有。
褚家兴衰都在胥砚恒的一念之间,他也足够了解她,相较于褚家的荣誉,一个谢贺辞算得了什么?
她忘不了谢贺辞的话,褚家总有人能让她忘记的。
胥砚恒这个人,哪怕表面再是温和,也掩不住他骨子里的薄凉和霸道。
他才不会爱屋及乌,但和她有关的一切,都能成为他绑住她的筹码,于是,他不介意表现得良好点,让她放松警惕,叫她自愿或者被迫地留在他身边。
御书房。
胥砚恒伏案处理政务,见魏自明回来,他才掀起眼皮,语气裹着些许情绪,却也格外淡薄,他问:“她知道了?”
是问话,却是陈述的语气。
魏自明埋头,默认。
墨笔在纸上滴了浓重一点,胥砚恒才放下了笔,他倚在位置上,似不经意地问:“她怎么样。”
她那般聪慧,定然猜得到他的用意。
是否有恼,是否有不虞。
魏自明摸了摸鼻子,实话实说:“说是没什么情绪,倒是听见褚大人被调回京时,实实在在地惊喜了一番。”
殿内静了一瞬,胥砚恒陡然低笑了一声。
他说:“不愧是她。”
利益至上者,儿女情长也只是其中调味剂,随时都可以舍弃。
而胥砚恒自是不愿意承认褚青绾对谢贺辞有过情意的。
魏自明见皇上在笑,实在不懂皇上在高兴什么,娘娘对从小到大的青梅竹马都没什么不舍的情绪,难道能对皇上有多少真情?
胥砚恒仿佛看出了魏自明的想法,他扯唇,意味不明地说:“真情和假意,谁在乎呢。”
诸事论迹不论心。
只要她能假装欢喜他一辈子,他便只当她是真情。
数十年如一日地做戏,谁能保证其中不会掺杂了一丝真情?全部心神时时刻刻都付诸于他,她对他的情谊再是假的,也会变成了真的。
魏自明不说话了。
他是瞧得分明,贵妃娘娘和皇上,分明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谁在这里插手,只会被视为挑拨离间。
既然如此,劝什么劝?生怕项上人头太安稳了吗。
而且……
魏自明觑了眼胥砚恒刚才批红的奏折,当即对瑾贵妃的敬意越发上了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