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此生无悔入大唐!(第4/6页)

避讳这种事,其实直到现代也没有消失。

不然网络上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口口。

但雁来觉得,这样做不过是掩耳盗铃。你不让说某个名字,大家就干脆谐音或者取个更难听的外号、黑称,你不让提某件事,反而会让更多本来什么都不知道的人生出好奇心,主动去探听。

剩下的圣旨就是一些老生常谈了。

给太上皇的尊位、尊号啦,太上皇李纯的嫔妃儿女们的安置啦,让天下百官封章奏事,陈述治国安邦之策啦,给文武官员的赏赐和晋升啦,还有玩家很熟悉的大赦天下。

不过雁来这封大赦的圣旨很长,详细分辨了哪些人可以赦免,哪些人可以减刑,哪些人维持原状。

那种不分青红皂白,因为皇家有什么喜事就把不该放的人也赦免了的做法,雁来是无法接受的。

这回之所以加上这道圣旨,也是考虑到还有很多官员和家眷,就如同之前的刘禹锡柳宗元那样,只是因为政治斗争失败,便被外放甚至流放。有些人在朝中有人援助,能找机会回来,什么都没有的就只能继续煎熬。

还有一些冤假错案,或者本来不该重判的,甚至是得罪了人被做局送进监狱的……以大唐过去的司法情况来看,这样的案子估计不少见。

之前她一直腾不出手来理会这些,这回一并给清理了,也算是为之后的司法改革做一个铺垫。

宣旨完毕,早上的流程就算是结束了。

说起来,一上午虽然忙碌,但她大部分时候都是站着或是坐着等待,但神经始终是紧绷的,这会儿放松下来只觉得疲惫,一夜没睡的困倦也涌了上来。

没什么胃口,雁来随便垫了一些,就在延英殿的胡床上小睡了一个时辰。

时间虽短,但再醒来,人已是精神抖擞。

下午她要接受各国使节的道贺,另外,回京参加大典的官员也都有贺礼献上,因为人多、东西也多,所以最后这个环节被安排在了广运潭。

玄宗以前,大唐的天子一年总要去洛阳住几次。

一方面是洛阳为天下之中,交通便利、繁华富庶,气象与关中截然不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关中粮食不足以养活这么多人口,而粮食要运过去耗费太多,干脆去洛阳“就食”。

直到天宝年间,长安到洛阳的漕渠终于疏浚完毕,江淮漕船可以直抵禁苑望春楼下的广运潭,玄宗就再也没有幸过洛阳了。

广运潭修成之时,江淮漕运使韦坚为了取悦玄宗,便用数百只漕船承载大唐各郡进献的物产、珍宝、土贡之物,锣鼓喧天、载歌载舞,向望春楼上的玄宗献礼,一时轰动长安。

有点子国庆节各省花车巡游的味道了。

而且船只走水路,不用担心堵塞,也不影响百姓在两岸围观。

所以在下面送上来的几个献礼方案之中,雁来最终选择了这个。

前往广运潭之前,雁来又换了一身衣服。

这回是常服,比礼服要轻便很多,而且她自己就可以换。雁来也为此松了一口气,还好,要是每天都要穿礼服的话,这皇帝也太遭罪了。

天公作美,这是一个晴天。

所以雁来也没有再乘车,而是骑马前往位于大明宫北部的禁苑。

虽然此时还没有春节的说法,不过后人之所以这么叫,便是因为一年的结束和初始,总在立春前后。这个时节,虽然距离百花盛放还有一段时间,但是春的气息已经悄然来到。

而大唐人极重踏春,踏的便是这种“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春,这会儿正是好时候。

而雁来一到地方,就知道为什么这里会被叫做望春楼了。

春回大地,往往是从河水解冻开始,所以临近水边之处,总是最先能感受到那一抹属于初春的嫩绿。而这样的风景,又只有在楼上遥望,才最为动人。

而先一步抵达的百官,身着朱紫绯青之色,同样也成为了点缀在山林、河岸的风景之一。

更远处,因今日禁苑开放而赶过来看热闹的长安百姓,也大都换上了颜色鲜亮的新衣,从楼上望去如同一片云霞、花海。

至于玩家就更不用说了。

总之,节日的氛围感直接拉满。

雁来这个正主到场之后,献礼就开始了。

雁来没有看现场,而是打开了直播间——众所周知,现场看的是氛围,想要看清各种细节,还是能切近景的镜头更合适。

玩家全程参与了今日各项流程的筹备,自然一早就选好了机位,保证能将传达最佳的拍摄效果,肯定要比在楼上远眺看得更清楚、更全面。

先献礼的是各国的使者。

每个国家的船只也不一样,除了船头高挂的旗帜之外,装饰物也充满了各国特色,上面的使团成员,更是都穿着本国服饰,倒是让许多长安百姓长了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