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谁知道战争哪一天就会到来呢?
施青青对新活动没什么兴趣。
不管是挖煤还是经商,都不太适合她。所以她跟几个同样咸鱼的玩家组了个低保队,每天上线刷一轮挖矿任务,就该干嘛干嘛去。
不过施青青也没想到的是,挖煤还给她挖出了新事业。
煤矿附近有不少荒坡,土质相当不错——毕竟是成都平原的一部分——只是因为这里是两国交界之处,地广人稀,自然也不会有人来垦荒耕种。
施青青当即决定将这些荒坡全部拿下。
拿地倒是很方便。
虽说从朝廷的方面来看,耕地大量集中在有钱人手里,并不是一件好事,但天兵当然例外。毕竟天兵代表的就是雁来,就是朝廷,跟那些在当地繁衍生息、盘根错节的世家豪右不是一回事。
更何况天兵在种子选育、品种培养、肥料制作以及田地管理等方面都有优势,他们种的地,产量总是要比一般百姓种的高些。
不过准备开垦的时候,施青青就遇到了新难题,人力不足。
蜀中商贸兴盛,就代表大部分人不会被困死在土地上,都有自己的营生。
剩下那点人,这两年也都已经被瓜分得差不多了——到蜀中来开发新事业的可不止她一个,第五交响曲的工坊、游悠悠的茶园,甚至还有在长江上运货的船队,都很需要人手。
就连出高价雇佣玩家都没人来,一样是体力活,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去挖煤肝新活动。
就在这时,施青青在论坛上看到了玩家吐槽吐蕃牧民贫穷的帖子。
为了证明自己所言非虚,楼主还发了一段视频,让大家能看到吐蕃底层百姓的真实生活。
但施青青既没有注意到四处漏风的毡帐,也没有注意到面黄肌瘦的吐蕃百姓,而是第一时间看到了山上自由吃草的牛群。
牦牛……好像也可以耕地哈?
靠人工开荒,效率自然是没法跟畜力相比的。
玩家刚在西域落户,条件最艰苦的时候,什么马拉犁、人拉犁都经历过,牦牛好歹是牛呢!
后来她们的地盘越来越大,收了葛逻禄,又收了回鹘,手里的耕牛资源才日渐宽裕。但是牛的成长期长,还是跟不上玩家扩张的速度,而且要将那些地方的耕牛运过来,成本太高,所以施青青根本没考虑过。
现在看到牦牛,她才豁然开朗。
这才是更适合西川这片土地的牛牛啊!!
施青青当即打开面板,给自己认识的组建商队参加活动的玩家发了私信,让对方帮自己买采购一批牦牛。
有生意做,虽然是从吐蕃往大唐买东西,但行商玩家依旧十分高兴,爽快应下。
施青青正盘算着以商队的赶路速度,什么时候才能到货,对方又发来了新消息,问她,“你光要牛吗,要人不?”
“什么玩意儿?”
“啊,就是人啊,你不是说要开荒嘛,那肯定也需要劳动力吧?你是没看到那些牧民,也是可怜见的,家里已经没啥吃的了,饿得皮包骨头了都,反正你把牛买走了他们也没别的事干,要不一起过去给你种地得了。”
施青青一想也是,那牛再任劳任怨,它也不能自己拉犁呀,还得有个人在后面扶着。
那就来吧。
这不是正好人手紧缺的问题也解决了。
这笔交易很快被人发上论坛,其他行商顿时恍然大悟。
生意还可以这么做!
他们不仅有样学样,还举一反三、推陈出新、因地制宜,很快就整出了更多的操作。
没有钱,就直接用手中的商品抵账,然后把人和牛带回大唐交给客户,再赚一笔。
像施青青这样需要雇佣大量工人的老板不多,劳动力市场很快就饱和了,他们干脆自己投资,买地开荒。
平原地带的荒地都被占得差不多了,他们就将主意打到高原山地,这地方种粮食不得行,但是种个果树什么的再合适不过,在现代也是拳头产品,而且距离吐蕃也更近。
对于这种种变化,一开始吐蕃人是怀着戒心的。
他们会答应玩家的条件,是因为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
或者说,原本没有任何办法,也能继续忍一忍,现在有了另一条路,就想试试。
但他们对大唐的了解毕竟不多,所以真正被劳务输出到大唐的,都是十来岁的半大孩子,还不能当成整个劳动力来用,偏偏又在长身体的年纪,吃得比成年人还多,留在家里也养不起,不如送给有钱的大唐人去做奴隶。
没错,吐蕃人根本没法理解、也不相信玩家画的各种大饼。
怎么可能有人这么好心,大老远带着他们进城去做活,又管吃又管住,还能领工钱?
就算世上真有这样的好事,也落不到他们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