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你好歹装一下啊!(第4/4页)

好在只要不犯事,这些陈年旧事天兵都是既往不咎,但如果非要想不开瞎折腾,那天兵也不会手软。

有些人不管看到多少前车之鉴,都要自己作一回死才会老实,但也有些人对自己的定位十分清晰,并不想体验天兵的铁拳。

只是经此一事,长安城里的气氛多少有些压抑了,哪怕马上就要过年,也难以将之驱散。

好在过年之前,西川又传来了一个好消息,驻守在松州城的吐蕃南境五道兵马节度大使尚黎谢,主动来投!

这可不是一两座城池,而是包括了西川附近所有在安史之乱后被吐蕃占据的土地,甚至还有一小部分原本一直隶属于吐蕃,或者依附吐蕃的羌人部落的领地。

虽然比不上西域、回鹘那样疆域辽阔,但也是大唐这四五十年来,在西川取得的最大的战果。

而且没有费一兵一卒。

虽然尚黎谢还在前来长安的路上,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抵达,但天兵带回来的消息已经传遍了整个长安城。

这样的喜事,足以冲散一切的阴霾。

长安城一夜之间就热闹了起来,人们开始张灯结彩、置办各种年货,准备庆祝即将到来的新年。

政事堂里,几位宰相正在发愁。

愁的自然是雁来的封赏。

又收复了这么大片的土地,封赏当然不能少。但就像是当年,战乱尚未结束,唐代宗就开始忧虑不知道拿什么来封赏郭子仪和李光弼,此刻的雁来,已经贵为中书令、燕王,也有点赏无可赏的意思了。

尤其他们还不是皇帝,而是以下属的身份议论上司的封赏,自然更难。

李吉甫在一边看他们纠结了半天,才开口道,“这有什么好犹豫的?加九锡便是。”

所谓九锡,指的是帝王赏赐给有殊勋的臣子的九种礼器,分别是车马、衣服、乐悬、朱户、纳陛、虎贲、斧钺、弓矢、秬鬯。这是臣子能够享受的最高礼遇,汉魏以后,基本上已经成为了禅位的前置程序。

所以李吉甫这话一出口,其他人便都朝他看了过来,眼神里都是一个意思。

你好歹装一下啊!

自从上了那封致仕奏疏,要替雁来成为月食所警示的对象之后,李吉甫是一点儿不藏着掖着了,几乎是明着支持雁来继位了。

让其他人很不适应。

殊不知李吉甫也不理解他们。

既然明知道会有那么一天,看起来也不像是要奋力反对的样子,那就只能配合了,又何必再做那些扭扭捏捏的姿态?

但这种事就像寡妇二嫁,虽然前面那个已经没了(李纯:?),虽然周围没有人反对,虽然自己看新人也是眉清目秀、没什么可挑剔的,但要是表现得太喜欢、太乐意、太迫不及待,面子上是不是不太好看?

所以需要半推半就、半遮半露、半真半假地来回拉扯一番。

九锡当然是要加的,但现在就加会不会太快了?年都没过呢,距离她摄政才过了不到三个月。

李吉甫一听,也觉得有几分道理。

在这件事上,雁来最明显的态度就是不急,既然如此,确实等过了年再提会更好一些。

只是这样一来,他就跟其他人一样,又陷入该如何封赏的难题之中。

一般来说,这种情况可以加封户、赐宅第、庄园。

但是皇室名下的庄园和宅子,之前都已经被雁来处理掉,这会儿宅子里住着赶考的士子,庄园也已经是百姓的私产。

至于封户,以前税收得高,几百户的收入足够拿得出手,现在雁来把税降到了最低,那点钱就聊胜于无了。至于封个几千户,不说他们做不做得了这个主,国库现在也还是紧巴巴的,哪能拿出这么多封户?

剩下的就是各种特殊待遇了,但雁来基本都有了,不加九锡的话,那些零敲碎打的也没什么必要。

“我倒是有个想法。”李夷简忽然说。

众人都看向他,“什么主意,怎么不早说?还跟我们一起假装为难。”

“不是关于这个的想法……”李夷简解释道,“我的意思是,既然我等想不出来,何不问问天兵?”

众人先是一愣,继而都不由点头,天兵总有些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确实有可能拿出他们想不到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