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这个李绛应该没有被我们收买吧?”(第3/4页)

徐复还好意提醒道,“若是对外出售,却不能再造这么大的了。”说到这里他忽然顿了顿,又道,“或者再造个更大的,进献到宫中,就能卖比它小的了。”

“为什么要进献到宫中?”玩家不高兴了,“皇帝不是很有钱吗?想要就花钱来买。”

“这……”徐复卡壳了。

因为皇帝是君父,天下最好的东西当然都应该先献给他。

但这种道理当然没法跟天兵讲,就算天兵听进去了,她们认定的君主也并不是大明宫中的皇帝。

他只能道,“两京风尚,不少都是从宫中流传出来的。东西进献到宫中,陛下喜欢,权贵们也会趋之若鹜。”

玩家“呵呵”了一声,“皇帝喜欢有个鬼用啊?他喜欢也不会花钱买,只会让宫里的工匠仿制用料更好、装饰更华丽的。到时候权贵不是进宫去讨赏,就是私下找工匠打造,跟我们有一文钱的关系吗?”

上回那个卖得很好的沙盘就是这样。

当然那个沙盘本来就是平价款,宫里看不上也正常。

但今天展示的这些可都是奢侈品,让内廷仿造成功,他们还赚什么钱?

徐复还没说话,又有玩家说,“只是仿制也就算了,毕竟他们那个精工细作,产量肯定比不上我们。就怕皇帝一看这是好东西,就把它们列为贡品,民间不许僭用。到时候我们这生意做还是不做啊?”

徐复:“……”

还真别说,玩家说的这两种情况,都是很有可能出现的。

虽然成为贡品之后,其实也不是不能偷偷卖,甚至还能卖得更贵,但那跟他这个清贫的文官有什么关系呢?

不过说来也怪,徐复以前一直没觉得这有什么问题,有好东西进上,被列为贡品,那是多大的荣耀?但是现在听玩家一说,只是稍稍换个角度,就能看到很多弊端了。

不必为生计忧虑的天兵尚且如此,那些普通的大唐百姓呢?

对普通人来说,一旦本地的某种东西成为了贡品,那就跟他们没有任何关系了。就算是他们亲手种出来的米、酿出来的酒、织出来的绫,也不会有机会吃喝穿用哪怕一次。

官员想要这种荣耀,因为可以作为自己的政绩,百姓要这样的荣耀,又有何用?

只是一般的百姓根本无力反抗,只能长官说什么就是什么。

天兵却不是。

就算是皇帝,想用他们的东西,也得花钱来买!

这种态度让徐复心底生出一股无法形容的颤栗,他感到恐惧,因为自己一直以来认同的某些东西被颠覆了,但在这恐惧之中,似乎又藏着一抹难以忽视的兴奋。

徐复有一种感觉,顺着这条线一直追寻下去,他会遇到某种大恐怖,又或者是大机缘。

但最后,他还是谨慎地选择了不去探寻。

天色不知何时已彻底暗下来,跳跃的火光成了唯一的光源,烤肉的香气在营地上空飘荡,徐复揉了揉有些饥饿的胃部,起身吃肉去了。

……

等使者过来的时间里,雁来已经将回鹘这边的事都安排得差不多了。

所以典礼结束的第二天,给咸安公主——现在该叫镇国大长公主了——迁坟的事就提上了日程。

具体的礼仪流程由大唐这边的官员负责,雁来只需要作为孝女一路护送灵柩返回大唐。

对于能走复活点传送的她来说,这是一件非常耗费时间的事。但雁来愿意花费这些时间,尽量将这件事办得更圆满一点。

她能为她们做的实在不多。

不过实际上,从牙帐一路向东,道路情况比预想的更好。

雁来听队伍里的徐复等人说起,才知道当年唐太宗李世民在灵州与回鹘诸部盟誓之后,还特地修建了从突厥故地——也就是三受降城所在的那一带——到回鹘的道路。

这条道路,回鹘人过去将它称为“参天可汗道”,意思是从这里可以前往长安,朝见天可汗。

时移世易,回鹘人早就不再去长安城朝见天子,但是每年的绢马贸易,走的仍旧是这条路,所以道路虽已年久失修,但至少还是一条路的样子。通行也没有障碍,就是有些颠簸。

“回头我们把这条路重修一下吧。”雁来对郝主任说。

要让回鹘人真正变成大唐人,不是靠颁布什么政策就能达成的,得让两边的百姓频繁接触,等彼此熟悉起来,有了来往甚至姻亲关系,自然就会将彼此看作是自己人了。

就像现在生活在大唐境内的那些胡人一样。

像是白居易、元稹,一听姓氏就知道是胡人后裔,但恐怕连他们自己都不会承认这一点了。

要做到这些,修路是第一步。

郝主任点头,“正好西域那边的主干道都修得差不多了。”